行业资讯 农业 资讯详情
小麦主产区面临严峻高温考验 干热风威胁夏粮丰收
 小麦 2025-05-15 06:55:03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及陕西关中等地近期遭遇持续性高温少雨天气,多地日最高气温突破35摄氏度大关。农业农村相关部门提醒,当前正值冬小麦灌浆关键期,干热风灾害风险显著上升,可能对粮食产量形成重大威胁。气象监测显示,未来一周上述地区降水仍将持续偏少,需紧急加强田间管理。

  一、高温预警升级:多地面临极端天气考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小麦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指出,5月14日至19日期间,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及陕西关中等地将出现持续性晴热天气。其中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等小麦主产区日最高气温预计达37摄氏度以上,且空气湿度低于30%。此次高温过程具有显著干热风特征:16日、1819日将出现两次强度高峰,连续无降水天数超过5天。相关区域冬小麦正处于灌浆中后期,对水分需求敏感,此时遭遇极端天气将直接威胁千粒重形成。

  二、科学防治关键:精准实施"一喷三防"技术

  农业专家强调,当前最有效的应急措施是立即开展"一喷三防"作业。通过混合施用杀菌剂、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可同时实现病虫害防控、抗逆能力提升及防倒伏的多重目标。数据显示,在干热风高风险区,及时实施该技术可减少产量损失达30%以上。建议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叶面喷施,避免高温时段作业加剧植株蒸腾耗水。

  三、创新灌溉模式:微喷灌调节田间小气候

  针对传统灌溉方式的局限性,推广节水型微喷灌技术成为重要选择。该方法通过低压管道将细雾状水分精准送达作物根区,既能有效缓解土壤表层干旱,又能避免大水漫灌导致的后期倒伏风险。实测数据显示,在35℃以上高温条件下,合理使用微喷灌可使田间相对湿度提升1520个百分点,显著改善植株光合效能。

  四、干热风危害解析:小麦减产的"隐形杀手"

  作为典型的农业气象灾害,干热风在日最高温超过32℃且风速达3米/秒以上的环境下极易发生。其核心危害机制在于打破作物水分平衡:高温加速蒸腾作用,低湿度加剧失水速率,导致根系吸水能力下降与光合系统受损的连锁反应。历史数据显示,在干热风持续48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小麦灌浆速度可能降低50%,出现秕粒、空壳等严重减产现象。

  总结:当前我国小麦主产区正面临高温干旱叠加的严峻考验。科学运用"一喷三防"技术与节水灌溉手段,精准把握灾害防御窗口期,是保障夏粮稳产的关键举措。各地应密切关注气象预警动态,因地制宜制定田间管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干热风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通过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仍需多方协同发力。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小麦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