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行业在2025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四个发展阶段,民办养老院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这一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提升民办养老院的整体发展实力,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历程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为第一阶段,养老服务尚未形成独立的概念与体系,主要服务于“三无人员”和“困难户”。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为探索起步阶段,“老龄产业”概念被首次提出,养老服务开始涉及多个产业。新世纪初至第一个十年为构建服务体系阶段,养老服务在内涵和政策法规方面均有所发展,居家养老政策陆续出台。2011年至今为快速化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养老服务逐步走向产业化。
(二)民办养老院的现状与特点
民办养老院在养老服务产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筹集,经营者自筹资金是主要来源,部分养老院虽能获得地方政府的建设补贴与床位补贴,但普通运营资金仍依赖自筹。在地点选择上,民办养老院多位于市郊,且多采取租赁方式。设施方面,民办养老院普遍较简陋,医疗配备与娱乐设施较少。此外,民办养老院大多未配备专业护理与安保人员,护理人员多为农村务工人员或企业退休人员,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流动性较大。
(一)民办养老院的资金与设施困境
民办养老院多采用“租借形式”运营,这使得经营者在投资时较为谨慎,不敢进行大规模投资,导致老人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显著改善。部分养老院因担心政府拆迁或改造等问题,仅对设施进行简单维修,难以满足老人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
(二)管理与专业人才短缺
民办养老院经营者普遍缺乏管理经验,护工缺乏职业专业化。大部分经营者未接受过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培训,在经营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同时,民办养老院难以招聘到专业的护理人员,现有护理人员多为中年妇女,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流动性较大,这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关怀造成了影响。
(三)人文关怀不足
民办养老院在人文关怀方面存在欠缺,对老人身心健康关心不够。许多老人入住养老院是无奈之举,他们在养老院中感受到的是程序化的生活,缺乏足够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护理人员大多未接受过专业护理知识教育,对老人心理需求的关注不足,民办养老院在保障老人身心健康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释放政策红利,扶持民办养老院发展
政府应继续释放政策红利,扶持民办养老院做精做优。保持对民办养老院的补贴与优惠政策,同时加强对相关部门的考核与监督,确保政策落地落实。通过土地优惠、融资扶持等政策,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推动民办养老院成为养老服务的主力军。
(二)提升管理能力与服务品质
民办养老院经营者应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基本技能等内涵建设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加强护工培训,增强知老、懂老、爱老情怀,使护工具备专业护理与心理学知识,关注老人心理需求,抚慰老人心理,提升服务质量。
(三)建立行业协会,规范民办养老院发展
政府应在建立民办养老院行业协会中发挥催化剂作用,通过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从业资格与服务标准,对民办养老院进行监督与培训。通过行业协会规范民办养老院行业的管理者、从业者工作内容与准则,提高老年人入住民办养老院的健康及安全水平,增强老年人幸福感,促进民办养老院行业的多元化、精细化发展。
(四)鼓励非营利组织参与,增强养老服务力量
养老服务行业分析指出,鼓励建立更多非营利组织,增加民间志愿者服务,增强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力量。非营利组织可以带动更多人关注养老服务行业,关心民办养老院的发展,为入住老人提供更多的关爱与服务。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提升民办养老院的发展活力,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
2025年,养老服务行业面临着老龄化加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民办养老院作为养老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资金、设施、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困境。通过释放政策红利、提升管理能力与服务品质、建立行业协会、鼓励非营利组织参与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民办养老院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养老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解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关注民办养老院的发展,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