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行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5年,养老服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安徽影视频道《养老第一线》栏目作为安徽首个全媒体播出的养老服务电视栏目,自2022年9月28日开播以来,积极探索养老服务领域的传播与发展路径,为养老服务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本文将从栏目创办背景、实践成果、面临问题及反思破解等方面,深入分析《养老第一线》栏目的发展轨迹,以期为养老服务行业的媒体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时代背景与需求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安徽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9%,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01%,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与快速的老龄化进程,对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养老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视媒体作为一种传统且影响力广泛的传播渠道,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如信息获取、社交互动、个人身份认同和娱乐放松等。同时,随着老年群体消费能力与意愿的提升,养老服务市场不断壮大,形成了庞大的“银发经济”,为养老服务栏目的创办提供了时代背景与市场需求。
(二)频道特性与优势
安徽影视频道拥有《马滢看电影》《大话娱乐》《我爱饭米粒》等品牌栏目,观众基础良好,是全省最受欢迎的地面频道之一。其收视群体以中老年观众为主,全省55岁以上观众占比56.7%,省会合肥市55岁以上观众占比62.1%(2022年),与养老服务对象高度契合。创办养老服务栏目不仅能够满足频道观众的需求,还能进一步增强中老年观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升频道的市场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
(三)市场调研与需求
养老服务行业分析指出在栏目开办前的调研中发现,养老产业的传播需求大且必要性强。目前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要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局面,养老观念的宣传引导不可或缺。电视媒体具有较强的议程设置能力,能够提升公众对养老问题的认知,引导社会对养老模式及政策的讨论。同时,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养老政策需要大力宣传,养老服务市场也需要更多的信息沟通与链接。养老机构和企业需要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与可信度,而群众面对众多养老服务和产品,也需要权威、公信的媒体为其提供信息支持,帮助其做出选择。
《养老第一线》作为周播栏目,虽体量不大,但收获颇丰。栏目开播后得到各界热烈响应,安徽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发展中心成为联合主办方,省委政法委相关部门合作推出“养老反诈在行动”系列专题,省教育厅职业与成人教育处也在栏目开辟专栏,面向全省征集短视频,展示老有所学成果。2023年,安徽首次成立全省养老协会,栏目代表成为协会会员,与全省养老服务企业建立紧密联系。
在新媒体传播方面,栏目除开设抖音号、视频号外,还入驻学习强国平台,合肥公交移动电视也引入栏目视频,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渠道。栏目还搭建了全省民政养老服务系统和全省老年大学两个微信通讯群,并开设了多个垂直、实用的版块,如“夕阳红·舌尖上的幸福”“探养老”“全省养老机构招工公益发布专栏”等,迅速融入养老服务行业,建立传播优势,扩大传播影响。
在老年人群层面,栏目也获得强烈反响。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网络是其应对生活压力和挑战的重要资源。《养老第一线》向老年人传递社会关怀与理解,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新窗口,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自我认同,增强自信心与社会参与感。老年观众反馈积极,表示通过栏目感受到社会关注,希望传递积极生活态度。
尽管《养老第一线》在社会效益方面表现突出,但在经济效益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错位”。
(一)功能诉求错位
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解养老企业与电视媒体合作关系提供框架。养老企业宣传诉求在于实现目标群体的到达率和转化率,要求宣传策略精准有效。然而,电视媒体受新媒体冲击,在宣传精准度和有效性方面面临挑战,更多强调品牌赋值、公信力背书等,与养老企业需求存在明显错位,导致经营局面难以打开。
(二)资金需求错位
养老行业虽被视为“朝阳产业”,但养老机构面临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利润率低和运营挑战大的现实困境,导致养老企业在宣传和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相对有限且碎片化。而电视媒体传统上高投入、重资产的运营模式,决定其经营上的“大胃口”和高目标,与养老企业的资金需求错位,致使合作双方面临较高交易成本,难以匹配。
(三)运营模式错位
传统电视广告经营下滑,政务资源成为电视媒体突破经营困境的重要方向。《养老第一线》涉及养老服务领域,民政部门本应是栏目经营的重要支撑,但实际中,民政部门常规宣传工作主要依托线下渠道,在传统电视媒体上付费宣传的必要性有待论证。这导致栏目在经营上面临困境,进而影响内容生产,如选题范围受限、精品创作受限、人员积极性调动受限等。
面对上述挑战,养老服务栏目需进行深入反思与创新,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实现内容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一)定位反思与调整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然而,《养老第一线》虽立足全媒体播出,但本质上仍以大屏为主,小屏内容生产及账号建设与大屏存在根本区别。从2024年7月开始,栏目全面向新媒体短视频转型,以小屏为先、为重,目标是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及商业价值的媒体账号。但如何制定出真正符合市场要求的打法,仍需进一步探讨。
(二)内容反思与优化
对于小屏账号,垂直深耕是基本要求,而大屏内容设计相对粗犷。《养老第一线》虽选择养老赛道,但内容仍呈现“万花筒”式报道拼接,在有限的节目时长下难以形成足够的收视影响,缺乏细分领域沉淀,没有精准用户和黏性,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调整定位后,栏目在内容上进行新的设计,如聚焦活力老人、打造“康养”基地探店系列等,但新的内容设计是否能经受市场检验,以及团队如何适应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仍需在实践中不断磨合。
(三)传播创新与拓展
在数字化时代,电视媒体的传播力正经历深刻变革。《养老第一线》需创新传播策略,跳出电视屏幕的局限,强化宣传力度。目前,栏目已实现在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城市公交等多渠道的内容发布,有效提升了受众到达率和栏目可见度。未来,栏目将重点拓展与社区、养老机构等合作,通过精心策划线下推广活动,与受众建立更紧密联系,这不仅是栏目的自我宣传,也是栏目价值的新赋能。
(四)经营模式创新与突破
大屏传统经营模式面临重重困难,但仍有发展空间。随着栏目影响力扩大,传统广告生存空间也相对增长。内容生产需要创新,栏目经营同样需要创新。市场需求千姿百态,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找准合作契机,是破局关键。例如,与社区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活动,提供定制化服务,既能提升栏目社区影响力,也能为受众带来实际价值,受到养老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喜爱与认可。此外,还可尝试更多跨界合作,众多行业如医疗、旅游、教育、金融等都有面向老年人群的业务板块,栏目与之合作,开发综合性养老服务解决方案,以产品合作代替单纯广告宣传,可开拓更广阔市场。
总结
《养老第一线》作为安徽首个全媒体播出的养老服务电视栏目,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但也面临着经济效益提升的挑战。通过对其创办背景、实践成果、困境挑战以及反思创新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养老服务栏目的发展需要在定位、内容、传播和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创新。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老年人群体和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立足点和增长动力,为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媒体支持与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