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汽车产业持续震荡中,欧洲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2024年以127亿欧元的进口额成为欧盟汽车最大供应国,而欧盟对华出口达145亿欧元维持顺差地位。这一现象折射出国际供应链重组与价格波动交织的新态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取代传统汽车供应国跃居欧盟第一大汽车进口来源地。过去五年间,欧盟自中国进口的汽车贸易额从7.3亿欧元飙升至127亿欧元,增幅高达1591.3%。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动能强劲,也凸显欧洲市场对中国产中高端车型需求的快速攀升。
尽管面临供应链压力,2024年欧盟仍保持893亿欧元的汽车贸易顺差。全年出口540万辆汽车(同比下降13.2%),但出口总额达1652亿欧元,较2019年增长17.7%;进口400万辆汽车(减少3.0%)却花费759亿欧元,金额增长20.0%。这种"量减价增"的反差,直接印证了全球汽车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的趋势。
在出口端,美国(389亿欧元)和英国(343亿欧元)仍是欧盟汽车的最大买家,但土耳其以364.1%的增长成为新兴亮点。值得注意的是,对华出口额虽达145亿欧元位列第三,却较2019年下降22.3%,显示欧洲车企在高端市场面临中国品牌的激烈竞争。
进口方面,日本(123亿欧元)与英国(110亿欧元)紧随中国之后。欧盟从英国的汽车进口量五年间减少17.1%,而土耳其凭借地理优势和成本竞争力,在欧进口来源中排名第四。这种区域格局的变化,折射出欧洲车企正通过多元化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总结:
2024年欧盟汽车产业呈现"逆流并行"态势——传统出口市场承压与新兴进口力量崛起同时发生。中国作为汽车贸易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在进口端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仍未能撼动欧洲车企对高端市场的控制力。随着新能源技术迭代加速和地缘经济重构,未来欧盟在保持产业竞争力方面将面临更复杂的平衡挑战。全球汽车产业的洗牌仍在持续,而价格波动与供应链韧性将成为决定市场格局的核心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