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预计到2025年,广东省将建成覆盖教育、医疗等六大核心领域的100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及500项应用案例,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扶持政策,力争形成千亿元规模的创新生态集群。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广东省以“人工智能+”战略为引领,加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产业的协同创新。2023年4月启动的新一轮政策举措中,政府系统性布局应用场景建设、供需对接机制及标杆培育计划,旨在突破技术落地瓶颈,打造全国领先的全链条应用生态体系。
广东省正制定专项实施方案,重点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六个民生与经济重点领域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和500项标杆案例,并同步制定可推广的行业标准规范。首批应用场景清单将于近期发布,明确各领域技术落地路径及实施要点,为全省提供清晰的应用指南。
政府将联合教育、医疗等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按行业分类举办专项交流活动,促进人工智能企业与传统行业的高效沟通。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技术需求方快速匹配适配解决方案,实现技术供给端与产业应用端的精准衔接。
为激发创新活力,广东省将实施阶梯式激励政策,在工业制造领域每年遴选10个“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标杆案例。每个入选项目可获得最高800万元资金支持,并通过典型案例推广带动产业链协同升级。
依托省级产业资源,联合人社部门与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竞赛挖掘优秀技术团队和创新产品,加速成果转化落地,构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转化”的全周期培育链条。
上述政策组合拳聚焦破解人工智能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痛点,既通过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又以市场化机制激发产业动能。预计到2025年,广东省将形成覆盖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生态建设的完整创新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集群。这些举措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更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