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2025年3月达到50.5%,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与此同时,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升至50.8%和51.4%,显示我国经济整体扩张步伐加快。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产需回暖、中小企业改善等多方面释放积极信号,成为支撑当前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力量。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制造业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延续了2月以来的回升态势。从细分指标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达到52.6%和51.8%,环比均实现增长,表明企业生产活动加速扩张,市场需求景气度持续改善。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2.0%、52.3%和50.0%,较上月提升显著,成为拉动制造业整体回暖的核心引擎。
大型企业PMI为51.2%,虽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但仍处扩张区间;中型企业PMI回升至49.9%,小型企业PMI大幅增长3.3%至49.6%,显示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有所缓解。值得注意的是,小微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达到50.8%和49.8%,接近临界点,反映出政策支持下制造业内部结构正趋向均衡发展。
在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至47.2%的同时,从业人员指数降至48.2%,表明企业补库意愿增强但用工景气度承压。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维持50.3%的扩张水平,物流效率提升助力生产端提速。价格方面,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9.8%和47.9%,显示制造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达到50.8%,其中建筑业和服务业分别以53.4%和50.3%的增速推动整体扩张。金融业(如货币金融服务)、信息传输业等现代服务业表现强劲,而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短期放缓。综合PMI产出指数升至51.4%,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的协同提升,为全年经济持续复苏奠定基础。
尽管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微降至53.8%,但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预期指数仍超过60%,显示企业对高附加值产业前景充满信心。建筑业新订单指数虽小幅回落,但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5.3%的高位,预示基建投资将为制造业产业链提供持续动能。
总结来看,2025年一季度我国制造业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产需两端协同扩张、中小企业活力提升、重点行业表现突出成为主要特征。随着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和技术升级持续推进,制造业有望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仍需关注成本传导压力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等潜在挑战。当前PMI数据不仅印证了经济复苏的韧性,更为全年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