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0日,国内金融机构迎来重要政策动向:国有六大行及股份制银行集体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同时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同步调降。本次调整覆盖了从活期到长期定期存款的全期限产品,并对不同期限LPR进行差异化下调,旨在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预期。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银行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1年期LPR由3.1%降至3.0%,5年期以上品种从3.6%调至3.5%,均下降10个基点。这是继去年10月以来的再次调整,距离上一轮利率变动已过去7个月。分析人士指出,本次降息与月初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形成联动效应,核心动因在于应对近期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外需压力。通过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成本和居民购房支出,政策试图对冲外部风险冲击,激发内生性融资需求。
本次存款调整呈现差异化特征: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1%,两年及以下定期存款降幅为15个基点,三年及以上期限则下降25个基点。这种“长端多降、短端少调”的策略,既缓解了银行长期负债成本压力,也避免过度压缩短期资金流动性。据测算,当前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43%,本次存款利率下调可覆盖LPR降幅对资产端收益的影响,预计整体将改善约0.11-0.13个百分点的息差水平。
除直接调降利率外,5月7日宣布的降准25个基点和再贷款利率下调进一步强化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能力。但分析人士提醒,存款成本下降的实际效果需结合市场资金竞争情况评估——若部分中小银行为争夺储蓄资源转向高息同业负债,则可能抵消政策红利。未来政策方向或将转向非利息成本管控,通过优化信贷结构与中间业务收入提升综合竞争力。
当前政策组合已释放明确的稳增长信号,但市场对下半年是否延续宽松存在分歧。若出口数据持续承压且内需复苏不及预期,不排除再度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反之,在中美贸易关系缓和背景下,政策节奏可能趋于平稳。银行体系则需在资产端让利实体与负债端成本管控间寻找平衡点,通过数字化转型、财富管理等创新业务提升轻资本收入占比。
总结:此次存款利率与LPR的协同下调,体现了金融系统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政策设计既注重短期稳增长需求,也兼顾了银行业可持续经营目标。未来需关注配套财政措施落地效果及居民消费信心恢复情况,以判断后续政策空间与银行盈利修复路径。
此前第一财经曾报道多家银行出现“存两年不如存一年”“存五年不如存一年”的极限倒挂现象。 现在随着存款降息潮来临,活期与中短期存款利率普遍下调,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头部机构,其一年期与五年期存款利率倒挂已消失。目前,中小银行期限倒挂依然存在。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后续中小银行补降,中短期限存款利率进一步压降,与长期限存款利率间的倒挂或也将减少或消失。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引导储户"存短期"的意图依然清晰,在应对净息差收窄压力的同时,正通过精细化定价策略重塑存款市场格局。(第一财经)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