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多方机构举办研讨会,围绕"善本金融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展开深度探讨。来自监管部门、学术界及金融机构的专家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业需突破传统发展模式,通过社会价值重塑、数字技术赋能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创新,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范式。作为实践代表之一,某银行以"善本金融"为核心理念,探索出一条兼具功能性与时代性的特色发展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银行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研讨会上,行业专家指出金融业正面临三重关键变革:其一是回归初心的功能定位转型,强调金融服务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其二是数字技术引发的业态革命,要求金融机构以客户为中心重塑服务逻辑;其三是存量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挑战,需摆脱规模路径依赖。这些变局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金融的价值应从"经济视角"转向"社会视角",将社会发展方向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坐标。
某银行提出的"善本金融"理念被与会专家视为重要实践创新。其内涵可概括为"以善为魂,以数为用":通过社会角色觉醒、场景下沉和服务模式变革等六个维度,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善本生态;同时依托数字技术打造链式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产业资源精准对接。这种双轮驱动模式既强调资本向善的社会责任导向,又借助数据要素提升服务效能,为破解普惠金融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该银行已形成完整的"善本金融"实践框架:在"善"的维度建立社会价值评价标准;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链式生态服务体系;完善与之匹配的价值评估体系;同步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这一体系中的关键创新包括县域金融生态建设、信用评价模型优化等,例如其推出的"浙银善标"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风控考量,有效解决了传统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专家指出,善本金融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从"诚信为本"到风险防控机制创新,从"义利并举"到监管制度设计,这些思想精髓通过金融顾问制度等具体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某银行建立的"四梁八柱"实践体系(包括金融顾问、县域生态、善标评价和信托模式),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融合的典型案例。
该银行将实践经验系统总结为《善本金融·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新范式丛书》,目前已出版4册,后续还将推出5部专著。这套系列著作围绕"善""数""价值评价""文化"四大主线展开,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其中特别强调"善"与"数"的辩证关系——数字技术驱动社会价值放大,而社会价值则为技术创新指明方向。
总结:
研讨会揭示出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下,金融机构需以善本金融理念实现功能升级。通过将社会价值嵌入业务逻辑,借助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精度,中国银行业正在探索一条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竞争力的发展道路。这种实践不仅回应了高质量发展要求,更为全球金融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样本。未来随着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善本金融有望成为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华西策略李立峰发布报告《A股银行指数上涨与公募新规的关联性分析:低配困境下的估值修复逻辑》:1、政策背景:公募新规引导资产配置向沪深300靠拢。2025年要实施的《公募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修订版要求:1)业绩基准约束:主动权益类基金投资组合与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为主)的偏离度不得超过10%;2)风格漂移监管:对长期(超1年)偏离基准20%以上的基金采取重点监控;3)行业配置披露:季度报告需详细说明行业配置与基准指数的差异及调整计划。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