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生猪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市场供给和养殖企业的经营稳定性。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进,保险在帮助养殖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稳定收益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四川这样生猪出栏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地区,保险产品已成为保障养殖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工具。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四川省以6149.6万头的生猪出栏量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出栏数的8.7%。然而,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给养殖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2025年,猪肉价格进一步下调,考验着生猪养殖企业降本增效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规模化养殖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占据了行业主导地位。
在养殖企业穿越“猪周期”的过程中,保险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自2023年以来,某生猪养殖企业投保了生猪相关的保险产品,因猪肉价格过低获得了430.98万元的赔款。2025年3月,该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7.2万头的价格指数保险保单,约定生猪出栏目标价格为16.8元/公斤。若在保险期间内生猪出栏价格低于约定目标价格,保险公司将依据条款约定进行相应赔付。
价格指数保险本质上像“看跌期权”,即在保险期间内生猪实际价格指数低于约定价格指数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对差额进行赔偿。2024年,全国已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与财政厅、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的文件中提到,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降低投保门槛。
针对生猪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保险公司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已开办的生猪保险产品承保标的包括仔猪、育肥猪、能繁母猪、藏香猪等,同时产品风险保障涵盖生猪生产各个环节,包括生猪养殖全生命周期死亡风险、费用损失风险、市场风险、收入风险等。2024年,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共计为435.67万头生猪提供75.17亿元价格风险保障,直接赔款2.15亿元。
保险在生猪养殖业中的应用,不仅帮助养殖企业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还通过多样化的产品设计和广泛的覆盖面,提升了整个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和保险产品的不断创新,保险将继续在稳定生猪市场、保障养殖企业收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信证券研报称,从短中期看,寿险公司供给侧正显著出清,头部公司回归各自本位,差异化特征有望贡献阿尔法。从保险板块维度看,我们认为目前已经具备慢牛特征,建议中长期布局。长期看,2025年是寿险公司商业模式从自营转向资管的开始,分红险占比提高初见成效,预计未来1—3年估值体系可能从PB回归PEV;同时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应该考虑CPI为2%左右的可能。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