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普惠金融的深入推进,保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社会福祉、促进经济均衡发展以及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作为全国金融中心,在普惠保险领域的创新与实践尤为突出,通过多样化的产品设计和精准的服务供给,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在普惠型人身保险领域,上海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保险“沪惠保”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数据显示,“沪惠保”累计为近2700万人次提供医疗保障,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累计赔付金额达22亿元,惠及超25万人次,其中单人最高赔付金额超过300万元。自上线以来,“沪惠保”的年参保率稳定在30%以上,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惠民保项目。2025版“沪惠保”于4月22日开启投保窗口,首日销量突破400万单,参保率超20%,创下历史新高。为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新版“沪惠保”新增了“普惠特定疾病保险”。
此外,上海保险业还推出了多款创新普惠保险产品,如覆盖儿童门诊和住院责任的“沪儿保”、保障先进药械治疗的“沪补保”以及以护理服务为给付内容的“沪理保”。这些产品通过精准定价和多样化保障,进一步扩大了普惠保险的覆盖面。
上海保险业特别关注老年人和新市民等特定群体的保障需求。运营二十年的“银发无忧”项目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自2006年起,主险保费保持20元不变,但保障责任从2项扩展至13项,覆盖意外伤害医疗、交通出行、旅游安全等多场景。截至2024年,“银发无忧”项目已累计覆盖1360万老年人,成为老年人意外险领域的代表性产品。目前,该项目已入驻“上海保险码”数字化平台,优化了市民获取保险服务的体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上海保险码”注册用户近150万人,出单保费超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超5000亿元。
在养老保险领域,上海保险业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拓展,截至2024年末,上海地区个人养老金开户数量和缴存金额均位居全国前列,缴存金额超过150亿元,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保险产品8.76万件,实现保费收入超14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超过3.5亿元。部分保险公司正构建“保险+服务+生态”的闭环,将“养老”升级为“享老”,为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质养老解决方案。
在普惠型财产保险领域,上海保险业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2023年上线的“沪家保”是针对城市居民日常居家场景下常见风险设计的普惠型家庭综合保险。2024年推出的“沪家保”2.0版进一步丰富了增值服务内容,扩展了电动自行车自燃、宠物和出租人等保险责任。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沪家保”累计承保上海居民81.43万户,提供5790.37亿元风险保障,累计处理报案3998件,结案率96.44%,累计结案赔付金额972.92万元。
2024年,上海还推出了首个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普惠型综合保险“沪业保”,首批针对教育培训、体育运动和文化文娱三大行业的小微企业以及全体个体工商户提供差异化专属保险方案。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沪业保”累计为近5千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100亿元。未来,“沪业保”将推进数字化进程,探索建设全国首个行业共享+政府监管的小微企业普惠保险数字平台,持续打造行业版方案。
此外,2024年4月25日,上海普惠型家用电动自行车综合保险产品“沪骑保”正式上线。该产品围绕电动自行车使用中的风险,构建了全方位保障体系,覆盖驾驶员意外伤害、车上人员意外伤害、三者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四大风险,同时提供救护车保险金和意外住院垫付增值服务。“沪骑保”首创电动自行车“百万三者”保障,以百元保费撬动百万元保障,旨在探索风险减量管理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助力上海韧性城市建设。
上海保险业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实践,不仅丰富了保险产品类型,还显著提升了民生保障水平。从“沪惠保”到“银发无忧”,从“沪家保”到“沪骑保”,上海通过多样化的普惠保险产品,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的风险保障。未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和产品创新的持续深化,上海保险业将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保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