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保险业一直遵循“一步先,步步先;开门红,全年红”的发展规律。然而,2025年第一季度,这一规律似乎被打破。数据显示,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人身险领域表现疲软。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业对保险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广泛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前3个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万亿元,同比增长0.9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1%。其中,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79万亿元,增速仅为0.24%,成为拖累整体增速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上市险企今年不再逐月公布保费规模,业内推测其增速可能低于预期。
保险业“开门红”表现不佳,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去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导致许多消费者的投保需求提前释放。其次,预定利率降低后,保险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此外,保险公司加速推广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但市场接受度不高,也影响了保费增速。随着利率中枢下移,人身险公司面临的利差损压力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成为必然。
作为全年保费收入的重要时期,一季度保费增速放缓可能对全年整体保费情况产生一定压力。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全年保费增速可能会与一季度保持一致,保持微增状态。未来,保险预定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当前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为2.5%,如果继续下调,无疑会加大销售难度。今年1月,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动态调节机制正式落地,首期预定利率研究值锚定2.34%。最新一期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如果下个季度继续低于2.25%,将触发调整机制,最早于三季度下调。
总结来看,保险业“开门红”遇冷,反映了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未来,随着利率下行趋势的持续,保险业保费增长可能面临更大压力。保险公司需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吸引力,以应对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