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3月2日正式实施的美国进口汽车加征关税政策引发广泛关注。根据白宫此前公布的文件,此次对乘用车及关键零部件征收25%附加关税,叠加原有税制后形成全球最高汽车贸易壁垒之一,预计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并显著推高终端消费价格。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美国政府宣布自3月起,针对进口轿车、SUV及轻型卡车加征25%关税,并将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纳入征收范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是在原有2.5%基础税率上叠加执行,对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原产地规则的车辆仍可享受免税优惠。白宫特别说明,此前已因钢铁铝材关税被课税的商品将不再重复适用新政策。
根据新政配套措施,在北美自贸框架下运作的企业可通过证明产品美国制造比例来规避高额关税。该认证系统允许企业仅对非美产部分承担25%税率,但分析指出实际操作中可能增加供应链管理成本。此举被视作平衡贸易保护与产业现实需求的尝试,却引发跨国车企对合规流程复杂化的担忧。
业内人士透露,新关税将导致整车制造成本显著上升。考虑到美国市场上约半数销售车辆为进口产品,且本土组装车普遍依赖跨境零部件供应,企业可能被迫在提高售价与压缩利润间艰难抉择。供应链压力传导至就业市场后,预计相关领域会出现岗位流失风险。
分析显示关税成本最终将主要转嫁到购车者身上,部分车型价格可能上涨数千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购买"美国制造"车辆的消费者也无法完全豁免——若车辆包含海外采购的核心部件,其成本增长仍会体现为终端售价的变化。
此次关税调整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强化制造业回流的战略导向。然而专家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高进口依赖度的汽车产业面临的需求收缩风险可能抵消本土就业机会创造效应。数据显示美国轻型卡车原有25%税率已导致进口量下降趋势,新政策或加速这一市场波动。
综上所述,美国汽车关税新政通过重塑贸易规则试图巩固本土产业优势,却不可避免地带来全球供应链震荡与终端消费成本攀升的双重后果。在汽车产业高度国际化的今天,此类单边措施既考验企业适应能力,也预示着未来国际贸易环境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挑战。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终端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呵护总体景气延续,板块竞争格局相对有序。板块龙头公司在市占率和盈利上展现出较强的α,行业的头部效应逐步增强。建议关注:1)乘用车板块的结构性机会;2)周期向上同时长期盈利空间打开的商用车龙头公司;3)处于增量赛道,同时全球扩张加速的零部件公司;4)产品升级、出海加速的两轮车龙头。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