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于近期公布新一轮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通过精准配置土地资源、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与居住品质。此次推出的5宗地块覆盖多类重点发展区域,既注重交通便利性,也兼顾生态宜居需求,为未来住房市场注入新活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商品住宅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的2025年第三轮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清单显示,本批次共涉及5宗地块,总占地面积约30公顷,建筑规模预计达52万平方米。这些地块将于2025年4月底前完成供应,进一步满足市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并为区域开发提供土地支撑。
本轮供地延续了“轨道引导城市更新”的战略方向,商品住宅用地选址重点突出基础设施便利性。其中4宗地块位于轨道交通沿线——3宗邻近地铁6号线站点,1宗紧靠昌平线站点,覆盖海淀、石景山等核心区域及昌平新兴城区。此类布局既优化了居民通勤效率,也强化了交通枢纽周边的土地价值,推动“职住平衡”目标的实现。
从地理分布看,本批地块呈现多元化特征:中心城区占比最高(3宗),覆盖海淀和石景山两区;平原多点地区1宗位于昌平区,承接人口疏解与产业外溢功能;而怀柔区作为生态涵养区的唯一供地区域,则体现了北京市对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并重的政策导向。这种布局既保障了核心城区的居住供给,又为外围区域发展注入动能。
此次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延续了北京“稳中求进”的房地产调控思路:通过精准规划减少供需错配,以交通与配套优势提升地块吸引力,同时平衡不同圈层的开发节奏。未来,此类举措将有效促进住房市场稳定发展,助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升级。
总结
北京市本轮商品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以数据为支撑、以需求为导向,在区域协同与品质提升间找到了平衡点。无论是聚焦地铁站点周边还是兼顾生态涵养区的差异化布局,均体现了政策对居住功能完善和城市发展能级提升的双重考量,为后续土地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
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2%,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3.3%、9.9%和8.0%,上海上涨4.4%。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8%和5.8%,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个和0.4个百分点。7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8.8%,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7.2%、5.6%、12.4%和9.8%。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8.2%和8.1%,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个和0.4个百分点。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