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修复趋势,8个省份实现正增长,降幅收窄态势覆盖多数地区。在政策持续发力与需求端改善的双重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呈现底部企稳特征,但区域间分化显著,行业复苏仍需巩固。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12月数据显示,天津(7%)、内蒙古(2.4%)、黑龙江(33.5%)、上海(5.5%)、贵州(4.4%)、西藏(36.9%)、陕西(1.5%)和甘肃(3%)等8省份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正增长,较去年全年增加4个。其中黑龙江、西藏等地增速超30%,展现出强劲反弹势头。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持续低迷的云南降幅大幅收窄至0.9%,住宅领域已有11省份转为正增长。
从全国层面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降幅较去年全年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降幅收窄1.3%至9.2%,显示行业基本面正在改善。政策端持续释放积极信号,通过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措施激活需求,推动市场预期修复。
部分省份呈现差异化发展轨迹:黑龙江在连续两年负增长后实现33.5%的高增速;陕西虽经历阶段性波动,但12月仍保持正增长态势。反观海南等地区则出现反复,反映出市场复苏基础尚不稳固。当前政策重点转向精准施策,多地通过优化商品房销售、推进"好房子"建设标准升级等方式促进需求释放。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普遍强调巩固房地产回稳态势,要求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例如云南提出聚焦商品住宅去化、城中村改造等关键领域;四川等地通过提升住房品质标准增强市场吸引力。北京、江苏等地出台的"好房子"建设规范文件,正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尽管整体回暖趋势确立,但23个省份仍处于负增长区间,部分区域库存压力犹存。专家指出,当前复苏更多体现为政策驱动下的技术性反弹,需警惕市场反复波动风险。未来行业将加速向品质化、服务化转型,通过产品创新和供给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区域性回暖印证了市场底部修复进程,但区域间差异扩大凸显行业发展动能不均衡。在政策持续支持与需求端潜力释放双重作用下,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变。如何巩固复苏成果、推动市场全面企稳回升,仍是下一阶段政策发力的重点方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720亿元,同比下降9.8%,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8056亿元,下降9.2%,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1—2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07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7.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4%,降幅收窄10.7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10259亿元,下降2.6%,降幅收窄14.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0.4%,降幅收窄17.2个百分点。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98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6.6%。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