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气体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87亿美元,并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其中高灵敏度、低成本的新型材料成为核心竞争领域。一项最新技术突破正在重塑这一赛道——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溴化铜(CuBr)薄膜的柔性氨气传感器,其性能指标与制造工艺实现了双重跨越。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传感器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传统气体传感器生产需要在500℃以上高温真空环境制备功能材料层,这一严苛条件不仅限制了塑料等柔性基材的应用,还导致设备成本居高不下。最新研发的溶液工艺可在150℃以下完成CuBr薄膜沉积,且无需依赖真空设备。该技术通过二维铜纳米片预成型与溶液反应结合,在普通塑料基板上即可构建传感器核心元件,使量产成本降低60%以上。
CuBr材料在接触氨气时会产生显著的电阻变化效应。实验数据显示,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百万分之一(ppm)级别时,传感器即可触发有效响应。经过1000次反复弯曲测试,器件仍保持初始性能的98%以上稳定性。这种超灵敏度和机械柔韧性组合,使其能够精准监测农业大棚、化工车间等复杂环境中的微量氨气泄露。
新型传感器在医疗领域展现出独特潜力。临床研究表明,人体呼出气体中特定浓度的氨气变化可反映肾功能异常或代谢疾病早期征兆。结合柔性基材特性,该技术为开发连续监测型可穿戴健康传感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同时,在工业场景中,其高选择性设计能有效区分氨气与其他常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避免交叉干扰导致的误报问题。
此次技术突破标志着气体传感领域向"低温制造柔性集成精准检测"三位一体发展迈进一步。通过大幅降低生产门槛和提升环境适应性,这项创新不仅推动传感器行业加速进入千亿级市场纵深发展阶段,更为智慧医疗、工业物联网等下游应用打开了更广阔的技术想象空间。未来随着工艺优化与规模化量产落地,基于此类新材料的智能传感器或将重新定义气体检测设备的标准范式。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