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行业分析显示,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经历显著复苏周期。2024年初至今,多家国际头部企业宣布提价策略,国内厂商也同步调整出货定价,市场需求回暖信号明确。随着AI技术应用的快速渗透,消费电子、服务器等领域的存储需求持续攀升,叠加产能收缩效应,行业基本面呈现向好态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存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当前全球存储市场正经历价格反弹。据行业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NAND Flash价格预计环比增长0%5%,3D NAND Wafers涨幅扩大至10%15%,Client SSD价格上浮区间为3%8%。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涨价节奏较此前预期提前近三个月,反映出供需关系加速改善的态势。
需求端看,AI服务器、智能终端设备对存储容量和性能的要求显著提升。例如,推理阶段的AI应用相比训练环节更依赖高密度存储解决方案,推动企业级SSD等产品需求激增。同时,消费电子领域如可穿戴设备、车载系统等新兴场景也带动了存储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增长。
存储行业作为典型的周期性产业,当前复苏动力源于供需两端的协同作用。厂商自2024年初起主动缩减NAND Flash产能,通过控制晶圆产出为价格反弹奠定基础。与此同时,3D堆叠技术的迭代使单位面积存储密度提升,推动高端产品溢价能力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企业在主控芯片等核心部件的研发突破,进一步强化了供应链自主性。例如,部分厂商已实现自研固件算法与先进制程工艺的结合,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满足大客户对高性能、低功耗存储设备的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正重构存储市场格局。行业分析预计,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将同比增长超40%,带动企业级SSD和高容量NAND Flash的需求占比显著提高。此外,边缘计算设备、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对嵌入式存储(eMMC/UFS)的搭载量增速也将突破两位数。
消费端同样呈现升级趋势:AI眼镜、AR/VR设备等新型终端对低延迟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快速释放,推动Client SSD市场向更高规格演进。这种结构性变化不仅扩大了存储产品的应用边界,也促使行业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技术与生态协同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综合多方预测数据,中国存储产业链在2025年产值有望突破万亿级规模。上游芯片制造环节产值预计超2600亿元,中下游模组封装及系统集成领域市场规模更将达到8000亿元以上。这一增长主要源于国产替代加速与全球AI基建投资的双重驱动。
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存储技术向更高层数3D NAND、1αnm级DRAM制程演进,未来两年将进入技术创新密集期。具备垂直整合能力及核心专利布局的企业,将在本轮周期中占据显著优势。
结语:把握存储产业周期与技术升级双重红利
从当前市场表现看,存储芯片价格回暖趋势已确立,且复苏斜率超出预期。在AI算力需求爆发、产能有序调控的背景下,2025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将实现结构性扩容。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具备核心技术储备和全球化供应链布局的企业,同时需警惕供需关系变化及技术迭代风险带来的短期波动。长期来看,存储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关键环节,其增长逻辑与科技革命深度绑定,投资价值持续凸显。
根据闪徳资讯,随着NAND Flash厂商积极减产以维持供需秩序,NAND Flash下游有望于2025年第二季度进入补库存周期,NAND Flash合同价也有望于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上涨,涨价趋势至少可持续至2025年底,NAND Flash下半年有望转为供不应求。此外,自2024年第四季起,中国政府持续推出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效地刺激智能手机销量,加速NAND Flash库存去化速度。智能手机品牌厂有机会在2025年第二季扩大低价库存,带动需求动能。(新华财经)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