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被认为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节点,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和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自动驾驶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外企业纷纷加速布局,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本文将围绕自动驾驶的技术突破、产业化落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探讨。
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自动驾驶系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2024年已经实现量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在特定场景下完成“车位到车位”的通勤任务。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2024年是自动驾驶技术迈向商业化的重要一年。通过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车辆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全场景的通勤功能。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也为未来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在2025年,自动驾驶技术将迎来新的突破。企业将加速推进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落地应用,争取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方位的技术超越。这一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不仅能够在更多场景下实现自主驾驶,还能显著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入,自动驾驶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汽车产业。未来的十年将是关键时期,自动驾驶技术将与机器人等其他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科技生态转型。预计到203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占有率甚至有可能达到95%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引。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自主品牌将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总结
2025年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关键一年,从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到L3级自动驾驶的全面落地,技术的进步正在加速重塑汽车产业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和政策的支持,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实现更大的突破,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出行方式带来深远影响。
国泰君安研报表示,特斯拉FSD入华,鲇鱼效应下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将再加速。2019年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开启国产化,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产业化,带动本土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转型,培育了大量国产新能源汽车供应商。特斯拉FSD入华,有望复制电动车的鲇鱼效应,促进国内智能驾驶行业的产业化,带动本土智能驾驶整车厂和供应链。2023—2024年国内高阶智驾快速放量,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NOA功能累计搭载量已经达到了94.5万辆,其中高速NOA和城市NOA搭载量分别为70.7万辆和23.8万辆。FSD入华有望加速高阶智驾的搭载,推动自动驾驶的产业化发展。
平安证券发布研报称,“萝卜快跑”在武汉“爆单”,预示着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政策端上看,一方面政府发力“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以助推相关基础设施完善,另一方面高级别自动驾驶监管空白逐渐补齐。技术端上看,激光雷达价格下探,以及轻量级地图的诞生,使得“融合感知+轻地图”成为“纯视觉+端到端”普及之前可行的过渡方案。市场端上看,萝卜快跑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的目标释放利好信号。Robotaxi作为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重要场景,将率先形成商业闭环,我国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近期,高级别自动驾驶迎密集催化。政策方面,国家和各地方正在有序推进立法和试点工作,其中北京经信局发布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为L3/L4自动驾驶运行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清晰、可预期的制度规范,有望发挥首都示范效应。产业方面,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大规模铺开,计划年内完成千台部署,并有望于2025年进入全面盈利;成本下降+效率提升+规模效应下,Robotaxi在特定区域的商业模式有望得到初步验证。同时,无人配送车也已开启规模化交付,头部公司年内订单量达数千台,多家大型快速物流公司合作采购态度积极。社会影响力方面,无人车队的扩张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认为,萝卜快跑在武汉的商业模式成功有望异地复制,自动驾驶或将挑战出租车网约车行业,投资方向主要有三个。1、掌握自动驾驶技术的互联网公司;2、为互联网公司代工整车及零部件或IT服务的产业链企业;3、自动驾驶基础设施车路云相关企业。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