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的最新市场调研揭示了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品牌影响力。2025年,航空发动机市场迎来了新的变化,各大品牌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2025年航空发动机品牌排行榜中,各大品牌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这些品牌在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和供应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2025年航空发动机品牌排行榜的详细排名为GE Aerospace、Pratt Whitney普拉特惠特尼、Rolls-Royce、俄罗斯联合发动机UEC、CFM、IAE、SAFRAN赛峰、EA、MTU、中国航发AECC。
表1:2025年航空发动机十大品牌排行榜
排名 | 品牌名称 | 企业名称 | 省份/地址 |
---|---|---|---|
1 | GE Aerospace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 审核中 |
2 | Pratt Whitney普拉特惠特尼 | 普拉特惠特尼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上海市 |
3 | Rolls-Royce |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 | 审核中 |
4 | 俄罗斯联合发动机UEC | 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公司 | 审核中 |
5 | CFM | CFM国际发动机公司 | 审核中 |
6 | IAE | 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 | 审核中 |
7 | SAFRAN赛峰 | 法国赛峰集团 | 审核中 |
8 | EA | 发动机联盟公司 | 审核中 |
9 | MTU | MTU航空发动机公司 | 审核中 |
10 | 中国航发AECC |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 |
GE Aerospace是美国老牌工业巨头通用电气(GE)下属公司,由GE航空(GE Aviation)更名而来,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发动机、系统和服务提供商。作为航空技术的领导者,GE 航空集团坚持设计、开发和制造用于军用、商用和公务机和通用飞机的喷气发动机...
Pratt Whitney创建于1925年美国,全球知名的航空发动机供应商之一,在军民用航空发动机和辅助动力装置的设计、制造和维护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已安装了超130000台大型商用发动机,为数百家航空公司和运营商提供动力服务。
Rolls-Royce成立于1906年,全球知名发动机制造者,世界军用和民用喷气发动机的专业制造厂家。开创了尖端技术,致力于提供清洁、安全和较具竞争力的能源解决方案,主要提供航空发动机、船舶发动机以及核动力潜艇的核动力装置等产品。目前,公司在多地建有分支机...
UEC为Rostec集团旗下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军民用航空、航天、工业和潜艇发动机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综合性公司。涵盖民用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储能设备、气体泵系统和船用燃气轮机装置。拥有俄罗斯超过85%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资产,旗下拥有...
CFM国际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由法国SNECMA公司和美国GE公司联合组成的合资公司,专门负责CFM56涡扇发动机、LEAP发动机系列的合作研制、生产与销售,是世界领先的单通道飞机喷气发动机供应商。迄今为止,公司已交付使用超过33,000台发动机,为全...
IAE成立于1983年,由Pratt & Whitney、Pratt & Whitney Aero Engines International、日本航空发动机公司和MTU 航空发动机公司合资设立,专门从事V2500系列航空发动机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作...
SAFRAN成立于1896年法国,全球历史悠久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商,业务范围涵盖航空(推进、设备和内装)、防务和航天领域。赛峰集团业务遍及全球,在中国拥有20多家实体单位,覆盖航空领域各细分市场,包括飞机发动机、传动系统、短舱、直升机发动机、起落架系统、飞机...
发动机联盟公司成立于1996年美国,是GE航空集团和普惠公司(P&W)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旨在为空中客车A380提供动力,专门从事开发、制造、销售GP7200系列发动机。GP7200发动机是由GE的核心机加上普惠的低压部分和齿轮箱组成,是一款基于成熟技术且...
MTU航空发动机公司是德国知名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全球民用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拥有创新研发的发动机、高科技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是专门从事商用和军用飞机发动机、工业燃气轮机设计、开发、制造和维护的大型企业。目前,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航发成立于2016年,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内具备完整军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试验保障能力的企业,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辅助动力、燃气轮机、飞机和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研制、生产、维修和服务,以及从事航空材料及其它先进材料的研发与制造。
在任何领域的企业成功,专利信息和起草标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专利信息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产物,它可以保护企业权益,提升企业竞争力;起草标准则是企业产品制造和服务领域的质量保障,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提高行业基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