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行业供需分析报告的主要分析要点是:
1)数据行业产能/产量分析。是指统计分析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可生产出的商品总量以及已生产出的商品总量;同时分析这一时期内数据行业产能/产量结构(区域结构、企业结构等)。
2)数据行业进出口分析。是指统计分析同上时期内数据行业进出口量、进出口结构、以及进出口价格走势分析。
3)数据行业库存及自用量等分析。
4)数据行业供给分析。市场供给量不等于生产量,因为生产量中有一部分用于生产者自己消费,作为贮备或出口,而供给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进口商品或动用贮备商品。
5)数据行业需求分析。是指统计分析上述时期内下游市场对数据行业商品的需求总量分析;同时分析这一时期内下游行业需求规模、需求结构以及需求总量的区域结构等。
6)数据行业供给影响因素分析。包括价格因素、替代品因素、生产技术、政府政策以及下游行业发展等。
7)数据行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包括可支配收入改变、个人喜好的改变、借贷及其成本、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转变、人口数量和结构、对将来的预期、教育程度的改变等。
数据行业供需分析报告是基于经济学中有关供需关系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成果。数据行业市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数据行业市场需求指的是下游有能力购买,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欲望,显示的是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升降,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商品的数量。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截至3月30日,约70%的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报业绩舆情(含预告),非金融板块全年盈利增速预计承压,沪深300为代表的核心资产相对优势明显。2025年一季报可以关注中观数据的景气线索,其中上游关注贵金属、工业金属、化工建材部分内需品类的涨价逻辑,中游风光储、工程机械的出货数据维持高景气,消费短期看好以旧换新受益品种,科技亮点仍集中在重资产制造环节,医药行业进入业绩修复窗口,大金融依然是短期A股最重要的盈利支撑。
记者20日从国家数据局了解到,我国七个数据标注基地数据标注规模再创新高,数据标注总规模达到17282TB,相当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的6倍左右。数据标注是对数据进行添加标记、说明、解释、分类和编码的过程,是提升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核心能力的关键环节。我国七个数据标注基地分别位于四川成都、辽宁沈阳、安徽合肥、湖南长沙、海南海口、河北保定和山西大同,目前已形成医疗、工业、教育等行业的高质量数据集335个;赋能121个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引进和培育标注企业223家;标注从业人员达5.8万人;带动数据标注行业相关产值超过83亿元。国家数据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畅通数据采集、标注、人工智能应用产业链,重点推动工业、金融、医疗、交通、教育等几大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