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股票行业内部的竞争。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几种:
一是行业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激烈;二是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抵相当;
三是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只少体现不出明显差异;
四是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的利益,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均势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
2)股票行业顾客的议价能力。行业顾客可能是行业产品的消费者或用户,也可能是商品买主。顾客的议价能力表现在能否促使卖方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务。
3)股票行业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表现在供货厂商能否有效地促使买方接受更高的价格、更早的付款时间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股票行业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对手指那些可能进入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它们将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分享已有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结果是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降,行业利润减少。
5)股票行业替代产品的压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满足同样需求从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竞争压力。
股票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是分析股票行业市场竞争状态的研究成果。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研究股票行业市场竞争情况,有助于股票行业内的企业认识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并掌握自身在股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以及竞争对手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本周海外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回温,欧美股市主要股指集体上涨。其中,英国富时100指数、德国DAX指数周内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中国资产表现同样亮眼,截至本周五收盘,美股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6.19%,创下最近3个多月以来周涨幅新高;香港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均创下2024年10月4日以来的最佳单周表现,周涨幅分别达到2.73%、5.13%、3.05%。中国资产的强劲表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看好。近日,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富达、瑞银等陆续发布了2025年中国市场展望,整体上看,上述机构对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和股市表现均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贝莱德大中华区投资策略师陆文杰分析称,针对中国市场,全球投资者认为中国政策会有底部保护,在这种情况下,贝莱德对中国股票持战术性“超配”的观点。贝莱德基金量化及多资产投资总监王晓京表示,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股票仍处在估值洼地,如果今年有持续的增量政策出台,进一步增强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化债长期目标的信心,外资就有望进一步回流中国市场。(中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