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农业部启动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化肥减量提效。我市化肥使用情况如何,化肥减量会不会对粮食增产造成影响?农业部门对此采取了哪些举措?
施肥不是越多越好
农谚讲,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但实际上,化肥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资料显示,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在农业生产中,部分农民靠经验估计,盲目施肥、过量施肥,导致化肥利用率低,浪费巨大。据测算,我国化肥有效利用率仅有35%,65%被白白浪费掉。
专家认为,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造成土壤酸化、板结,降低农业耕种价值;造成地下水、河流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并造成了低品质的农产品,给农民带来损失。
市耕地质量保护站高级农艺师王志强介绍,各地土壤性质千差万别,作物各有特性,对“症”下“肥”,适量均衡,才能发挥肥料的最佳效用。
科学施肥保证不减产
统计资料表明,在粮食单产实现“十一”连增的同时,我市的化肥施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从2007年的27.6万吨(折纯)已经降至2013年的23.5万吨,年均下降超2个百分点。王志强介绍,减肥不减产,靠的是科学施肥。一是大力推广高利用率肥料,碳酸氢铵曾以低廉的价格、快捷的肥效深受农民欢迎,但碳铵易挥发损失,肥料利用率低,随着尿素、复混肥等高利用率肥料的推广,碳铵的使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以启东为例,碳铵用量从2000年的6.2万吨下降到2014年0.54万吨。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农业部门为耕地“体检”,为农作物设计“营养套餐”,缺啥补啥,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市主要农作物的覆盖率达80%左右。三是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使用,农民使用商品有机肥可获得省、市、县补贴,广受农民欢迎。
多措并举实现零增长
市农委根据农业部的部署,提出“增产、经济、环保”一个都不能少的科学施肥新理念,将通过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走节本增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积极推广肥料新品种应用。示范推广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转变施肥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在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上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
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在经济作物上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提高技术覆盖率。强化示范引领,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全托管、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示范平台,加快村、镇、县整体推进。强化农企合作,积极推进配方肥应用落地。强化智能化信息服务,利用智能化触摸屏、配肥机、手机等查询设备,发布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方案。
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使这些田块旱能灌、涝能排,减少肥料使用量。建立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集成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肥田作物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基础地力。力争到2020年,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
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有机肥料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