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3月27日,在贵州兴仁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场聚焦生物菌有机肥产业的盛会拉开帷幕。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推进和土壤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传统农业亟需绿色转型方案。荣森达集团旗下的万丰肥业生物菌有机肥厂正式复工投产,通过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布局,为破解资源约束、提升农产品效益提供了全新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有机肥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作为国内首个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的生物菌有机肥基地,万丰肥业项目总投资超亿元,建成两条智能生产线。年设计产能达300万吨的生产规模,可覆盖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业需求。通过工业物联网技术与发酵工艺结合,原料处理效率提升40%,产品稳定性达到99.7%。这种高效模式不仅恢复了疫情后的生产动能,更标志着有机肥产业正式迈入智能制造新阶段。
依托自主研发的25种高效功能菌群和二次发酵工艺,"肥三农"系列产品展现显著优势:在广西芒果基地实测中,土壤pH值从4.5优化至6.2,有机质含量提升28%,板结率下降65%。作物抗逆性增强40%,经济作物糖度平均提高23度,带动亩均增收超3000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环境效益——每吨肥料可减少1.2吨碳排放,年均可替代化学肥料用量超过50万吨。
通过与农业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开发的"数字农业中台",万丰肥业实现了从原料配比到施用方案的全流程数字化。部署在60亩试验田的5G土壤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12类环境参数,结合AI算法为30余种作物生成个性化施肥建议。农户通过手机APP即可获取精准指导,综合效益提升40%。这种"数据+服务"模式已形成覆盖种植、检测、销售的智慧农业闭环。
在技术攻坚层面,企业每年投入8%营收用于菌种库建设,并联合科研机构开发特种作物专用肥;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推出的"技术托管+保底收购"服务已签约200余家合作社;生态共建维度则启动"土壤健康2030计划",目标五年修复退化耕地100万亩。通过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县域数字化农服网络等举措,荣森达正加速构建从原料处理到种植指导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此次复工投产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有机肥技术创新、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以及全产业链协同,荣森达集团为破解土壤退化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推动行业向"零农残、高效益"转型。随着智慧种植示范项目在全国推广,这种绿色生产模式有望重塑未来农业的竞争格局,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