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对养生保健愈发重视,药膳这一融合了美食与养生功效的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其中,广东凭借其深厚的膳食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在药膳产业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我国重要的药膳产业基地之一。本文将运用波特钻石模型,深入剖析广东药膳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其发展的有效对策建议。
广东地处南部沿海,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具备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这里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吸引了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汇聚。在交通方面,海、陆、空运输极为便捷,物流畅通无阻,是世界级的生产制造业基地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广东在诸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努力构建中国内地的交通中心、经济辐射中心等。其拥有发展药膳产业所必需的各类生产要素,涵盖运输、技术、人员以及资金等,为药膳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相关主管部门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 - 2030)》等。这些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要点,积极倡导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融入人们的健康工作与生活当中,为药膳产业的发展筑牢了根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势头迅猛,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为广东药膳产业带来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以深圳、珠海、佛山为核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建设 20 个国家级中医药养生旅游推广区,为广东省药膳产业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并且,随着人们健康养生意识的日益增强,药膳产业已逐渐成为健康饮食领域的新商机。当下,已有不少企业在药膳研制、药膳预制菜等方面积极投入力量,为有健康需求的群体提供 “中医药守护”,药膳产业正处于发展的窗口期。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药膳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对于药膳产业的发展,广东省制定了清晰的发展思路,旨在壮大药膳产业集群、培育药膳产业示范企业、推动药膳产业仓储冷链物流建设、拓宽药膳产业品牌营销渠道以及培养药膳产业人才,以促使产业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迈进。具体措施包括:充分发挥广东省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依照 “一核一带一区” 的规划布局打造一批 “药膳产业园”,借助广东的特色农产品优势以及粤菜系的品牌优势,吸引药膳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在园区集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全省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牵引和辐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仓储冷链企业开发专为药膳产品打造的装备,培育一批跨区域的药膳仓储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现代药膳产业体系,推进 “粤菜师傅” 工程,将药膳产业人才培养纳入其中,鼓励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强药膳 “产学研” 基地建设,强化药膳人才培训体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此外,大力加强广东药膳品牌的宣传推广,打造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药膳品牌,探索和总结药膳生产和销售的大数据,整合全产业链的大数据,推动科学合理的生产和经营。
广东作为我国南方的经济强省,拥有深厚的药膳文化底蕴。从需求层面来看,广东药膳产业前景广阔。现代人愈发注重健康,药膳能够依据个人体质和季节等条件进行个性化搭配,高度契合现代人的饮食观念。再者,广东地区气候湿热,人们对养生的需求持续攀升,药膳在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增强免疫力等方面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保健需求。此外,年轻群体追求个性化、时尚化的饮食文化,药膳产业可以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打造创新时尚的药膳餐饮。广东还拥有众多著名的药膳景区,如广州西关文化药膳街、惠州博罗药膳文化村等,游客在此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药膳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广东药膳产业相关的健康、养生、时尚、旅游、社交等领域都存在着巨大需求,为药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5 - 2020 年)》和《国民营养计划 (2017 - 2030 年)》中,积极倡导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并明确提出药膳食疗工作任务,筛选出一批具有一定运用历史和实证依据的传统食材与配伍,推动传统食养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换代,为药膳事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19 年 10 月 25 日,在全国中医药大会上,强调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 (2020 - 2025)》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药膳产业发展。对传统食材和食品搭配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同样是药膳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些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将有力促进中医药和药膳产业的传承创新,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广东药膳产业是广东饮食文化与广东中医药优势资源有机结合的产物。广东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药膳种类丰富,技术成熟,有利于药膳文化的传播和产业的发展。广东药膳历史悠久,药膳餐馆数量众多,同时各类药膳食疗书籍、电视节目不断涌现,医院药膳辅助治疗也得到广泛应用,充分彰显了药膳在广东民众心中的重要地位。广东药膳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产业,涉及药材、食材种植以及加工等多个领域,贯穿第一、二、三产业。原材料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阔,例如阳春市的春砂仁种植面积目前已达 4.47 万亩,新会陈皮 2022 年产量达到 7350 多吨,全国 50% 的广佛手产自肇庆、高要、四会、云浮、郁南等地,产业优势十分明显。
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药食两用的政策法规,明确药膳产业监督机构及其职能,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公正,切实实现对药膳产业的有效监督。加强药膳产品审批,审核企业提交的资料,完善市场准入体系,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在政府指导下,推动药膳产业标准化、法制化建设,相关产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与标准,涵盖药膳原材料、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药膳产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依据卫生部发布的相关物品列表,结合适宜饮食原则,界定药膳产品目录并进行筛选和调整。
在产业链前端,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构建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保障中药材食用品质,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药膳合作社建设,搭建完整的药膳产业供应链,解决食材供应和运输难题。产业链中端注重透明化,从药材质量、用量、配料配制及处理等多方面考量,实现药膳制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食品品质。利用虚拟现实 VR 技术,以三维立体视频形式展示药材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药膳原料配伍、炮制和制作等过程,突出制作过程的公开透明性。在中端制作基础上,产业链后端持续创新研发,通过新媒体营销手段实现 “线上 + 线下” 全方位推广,提供药膳烹饪培训服务,包括药材养生功效知识培训,帮助消费者学习药膳知识,感受药膳养生魅力,积极推广中国传统药膳养生文化,为药膳产业注入新动力。
广东药膳产业应丰富药膳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弘扬药膳文化。深入探索广东地域特色,融入更多本地特色、文化符号和创新元素,借助现代科技和饮食文化增强吸引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学术交流会、公益讲座、药膳会展等多种形式,加深人们对药膳文化的了解。与高校合作开设药膳课程,提升药膳知名度和美誉度。与医疗保健等行业合作,共同推广健康生活理念,打造全方位健康与药膳养生生态系统。注重药膳文化体验,根据不同目标人群开展活动或推出符合需求的产品,优化现有产品设计和口感,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营养、美味的药膳文化体验。
药膳产业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支撑,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药膳产业,提升产业专业化、数字化、精致化和营销化水平,为中医药膳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政府出台政策支持药膳产业人才教育和培训,如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药膳产业发展与院校密切相关,中医药膳相关专业毕业生是产品研发的基础力量,职业学院可为行业培养烹饪和糕点制作人才,还需引进或培养传播、营销人才,扩大药膳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东药膳产业需持续加大研发力度,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占领市场。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政府和企业增加科研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和科研奖励,吸引科研人员参与药膳行业研究。药膳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实验室,配备先进设备仪器,提供科研测试和分析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扩大广东药膳产业国际影响力,与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享资源经验,吸引国外优秀科研人员,加快药膳产品研发步伐。
综上所述,广东药膳产业在生产要素、发展机遇、产业战略、需求条件、政府支持以及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等方面具备诸多优势。然而,为在 2025 年激烈的药膳行业竞争中持续保持领先并实现更好发展,仍需通过明晰政府监管职责、打造特色产业链、挖掘文化潜力、强化人才培养以及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养生需求,推动广东药膳产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