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的畜、禽、水产等农产品以及各种粮食加工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下面进行养殖行业发展分析。
生猪养殖是我国的传统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产业一方面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等引致的需求强力拉动, 另一方面因生猪产业已经演变成农村居民重要收入来源和城镇居民菜篮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而得到政府的强烈推动, 使我国生猪产量长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
养殖行业分析表示,猪肉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副食品,猪肉产量长期占全部肉类产量比重的 60%以上,近 10 年来我国猪肉产量稳居全球第一。2016 年我国全年肉类总产量达 8,540.00 万吨,其中猪肉产量 5,299.00 万吨,占肉类产量比例为 62.05%;而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6 年我国猪肉的消费量为 5,498.00 万吨。
由于受到饲料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消费市场的导向,中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于沿江沿海,分布长江沿线、华北沿海以及部分粮食主产区,其中四川、河南、湖南、山东、湖北、广东、河北、云南、广西、江西为排名前十的生猪产区。
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等机会成本的增加以及环保监管等因素的影响,散养户退出明显,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的程度正在明显提升。2015 年我国生猪养殖户减少大约 500 万户,减少的养殖户基本都是养殖规模在 500 头以下的中小散养户, 而规模化养殖场进一步增加,截至 2014 年年底,养殖规模在 10,000 头以上的养殖场数量已经超过4,700 家。
目前一些大型的以“公司+农户” 为主要养殖模式的企业已经将合作养殖户的标准提高到 500 头以上。未来一段时间内,规模经济仍将驱动我国生猪产业的转型发展,规模化养殖将是生猪养殖行业的主要趋势,中小散养户退出的市场空间,将由大型的规模化企业来填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逐步改善,口粮消费继续下降,猪肉等畜产品消费持续上升,优质安全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未来,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肉类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长期以来,农户散养是我国生猪养殖最主要的模式,养殖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对疫病的预测和防控能力不足,对猪场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在生猪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对使用抗生素等添加剂方面没有严格的规范措施, 容易引起食品安全事故。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监管的日益严格,散养户被迫退出生猪养殖市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优势日益明显。以上便是养殖行业发展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