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开发,我国钨产品发挥着更为重大的作用,产品价格稳步增长,实现利税同比增长39.0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5.94%,出口钨品同比增长14.94%,以下是钨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钨储量国,行业市场供需平稳。一季度国内钨精矿平均价格11.15万元/吨,环比上涨5.05%,同比上涨52.04%;上半年国内钨精矿平均价格11.11万元/吨,环比上涨8.28%,同比上涨43.33%;三季度国内钨精矿平均价格10.28万元/吨,环比下降7.68%,同比上涨3.73%;前三季度国内钨精矿平均价格10.83万元/吨,同比上涨27.86%。
我国钨储量为190万金属吨,占全球储量的61%,是世界最大储量国。钨行业分析指出,全球钨储量310万金属吨。世界前十大钨矿山中,中国占了一半。国内来看,湖南和江西两地储量最为丰富,分别全国的占27%和26%,两省储量占了国内钨精矿储量的半壁江山。
钨行业政策及环境指出,钨属于国家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为加强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家对钨矿开采实施总量控制管理。为加快钨行业结构调整,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本规范条件。
国家为了保护钨资源,相继出台了控制钨精矿的开采总量、收紧采矿许可证的发放、以及减少钨品出口配额等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和限制钨的开采和出口,钨品供应的相对不足支撑了钨品价格的上涨。
自2004年1月1日起,钨精矿及钨废料13%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
自2005年1月1日起,取消钨铁出口退税政策;钨行业政策及环境指出,自2005年5月1日起钨制品中的仲钨酸铵、氧化钨、钨粉、碳化钨粉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为8%,其他深加工钨制品出口退税率仍为13%。政府并自5月1日起取消对稀土金属、钼矿砂及精矿等的出口退税。
自2006年1月1日起钨、锌、锡、锑的出口退税率从8%下调到5%。而国家进一步调低钨的出口退税率提高了其出口成本。继2005年5月1日国家将钨的出口退税率从13%调低至8%以后,2006年1月1日又进一步将退税率下调至5%。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导致钨品出口成本上升,刺激了出口价格的攀升。
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钨矿开采、整顿矿业秩序、实行出口配额限制。出口配额由3万多吨降到1.6万吨;预计今年全年的配额1.58万吨钨含量,较上年减少615.3吨钨含量,减少3.7%。
我国钨产业政策和钨市场供需依然是影响全球钨市场的关键因素。总体看,国外钨精矿产量平稳,国内钨矿开采受政策管控、资源禀赋、采选成本、安全环保约束增强,将有力支撑钨市场供需和价格的稳定,未来钨市场价格将总体趋稳、小幅震荡运行,以上便是钨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