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文教办公用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为 956.55 亿元,同比增长10.10%;利润总额达到 58.96 亿元,同比增长 14.91%。以下对文具行业数据统计分析。
近几年,我国文具行业稳步增长,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604.5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91.0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626家增长到2017年的823家。
中国文具行业(不包括办公设备和家具)市场容量约1500亿元,约合215亿美元,全球文具市场总量约2500亿美元,中国文具市场占全球文具市场总额的8.6%。
中国文具市场中,办公耗材占41%,约615亿元,文件处理用品占13%,约195亿元,书写工具类占10%,约为150亿元,本册类和桌面用品各占7%,均为105亿元,教学及学生用品占9%,约为135亿元。
中国办公文具产品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中70%左右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5个地区。具体分布比为浙江17.5%,江苏18%,上海7.80%,京、津、冀地区12.50%,鲁、豫7.00%,闽、皖5.80%,湘、赣、鄂地区5.50%,东三省4.50%,其他地区6.90%。
我国文具市场容量巨大,且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目前国际文具行业规模约为 2500 亿美元,我国文具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1500 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不到 10%,与我国占世界人口 19%的比例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从需求角度看,根据消费群体规模和消费结构变化,未来我国文具行业还会享有相当长的增长期。
从消费群体的规模来看,超过 2 亿的学生和 1 亿左右的办公人士构成文具产品的存量消费群体。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进入上升通道,叠加二胎政策影响,形成一个小高峰,2016 年新增人口达 1786万。新增人口在未来几年将会形成文具产品消费的增量需求。
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我国城镇化率逐步提高,人均文教娱乐消费呈上涨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 年到 2015 年,城镇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由 1329 元增长到 2381 元,CAGR 为 7.56%;同期农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由 306 元增长到 969 元,CAGR 为 15.51%。城镇居民的文教娱乐消费支出远高于农村,随着城镇化率提升,人均文教娱乐消费也将随之提升。2016 年我国城镇化率为 57.35%,与发达国家约 75%的城镇化率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从这个角度讲未来人均文具消费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文具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目前我国从事文具生产的企业有 8000 余家,而列入统计口径的规模以上企业仅有 1500 多家,90%的文具生产企业年销售额低于 1000 万元,而年销售额达到 10 亿元级别的只有晨光文具、齐心集团、广博股份和真彩文具 4 家。按照行业规模 1500 亿元计算,行业 CR4 约为 5%,CR10 不到 10%。而在发达的文具市场,如美国,CR5 已经达到 70%以上。
目前我国大多数文具制造企业采用 OEM 模式,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自主设计能力,竞争层次较低。这使得我国文具行业整体毛利率仅为 10%-15%。随着近几年文具行业收入增长放缓,盈利水平较低的企业面临退出的压力,OEM 模式的生存空间正在被逐渐压缩;而伴随消费升级,品牌文具企业将获得更多红利,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将会促进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文具办公用品行业持续高速增长,书写工具是除办公用品外最重要的细分品类。作为文娱用品大行业下辖的子行业,文具办公用品行业从 2003 年至今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期间年平均增速超过 15%。2016 年,行业规模突破 1,000 亿元,今年前 8 个月行业收入达到 766 亿元,同比增速为12.10%,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1,200 亿元。在如此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行业内共有超过 8,000 家以上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 1,500 家,但 90%的企业年销售额低于 1000 万元,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企业仅有 4 家,分别为晨光文具、齐心集团、广博股份和真彩文具,市场集中度极低,CR10 不到 10%。从具体的行业产品构成上看,除了在办公场景下使用的产品外,书写工具是文具办公用品行业最为重要的细分领域。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文具行业正在向品牌化、渠道整合、产品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消费能力提高和消费观念改变,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消费体验,进而对品牌的认知度逐渐提升。未来我国文具行业将向品牌化方向发展,品牌文具龙头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以上对文具行业数据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