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内容详情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分析
 文化 2014-08-18 16:32:57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文化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与完善我国文化产业竞争格局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之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比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增长得更快。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文化产品具有更高的收入需求弹性。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态势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但是许多人注意到,在我国制造业不少部门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同时,我国非物质产品的供给却难以满足广大居民家庭的需求。例如大学教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使我国的产业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变化的需求结构,从而可以提高我国的宏观经济效率。

  现今,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就着力发掘、打造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里有时代赋予的重要的三点:一、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善于利用信息技术革新传统文化产业,并发展新的文化优势,是时代的重要任务,这样才能保证不落后于时代浪潮,同时又必须保证沿革传统文化产业精髓,不要顾此失彼,因为其存在仍有必要的价值。二、要善用我国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先天优势,这样才能创造出民族性的特色文化。三、文化必须提升产品价值,这就指出了如何去定义和创造出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里的价值都是以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为准绳,文化产品应当是对老百姓的胃口,同时又能够真正关注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品质。

  我国文化产业竞争之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反映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产业之一,世界强国都投入巨资,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尚未充分开发,出口额很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产值的比重很低。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价值资源。但是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能力较差,资源转化能力低。文化产业整体竞争能力较低,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文化贸易逆差严重。

  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一、生产要素竞争力分析。人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从人口数量看,我国的人口资源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从业人员质量较低,我国在这方面不仅无优势而言,相反由于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反而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障碍。

  二、文化资源竞争面分析。我国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历史积淀,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我国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异常丰富。尽管在文化资源上的竞争优势十分特殊,但由于受人力资源和资本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三、市场需求要素竞争力分析。文化产业要发展,企业是主体。就目前看,我国文化企业普遍面临着以下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很多文化企业都是从原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脱钩、改制而组建的,与原来的主管单位之间关系尚未理顺,运行体制不够健全,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这是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体制性因素;二是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四、竞争对手状况分析。姑且不论我国企业百强与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差距,单从我国内部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企业急需快速赶超和优先发展。

  五、政府要素竞争力评价。文化产业与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民族关系、传统文化价值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在提升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政府通过公共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稀缺性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间接地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这方面看,政府应该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政府要素竞争力的经济效率。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政府层面

  一方面,政府要着力推进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资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等五大平台建设,不断强化政府引导、规范和服务职能。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政府要确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在财政上给文化企业以支持,鼓励创新、促进繁荣,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另一方面,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换政府管理文化产业的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合理引导文化产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优胜劣汰。同时,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立法进程,争取把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产业层面

  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首先,要从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着手,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大力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的兼并和重组,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化经营,争取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提高产业竞争力。

  其次,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加快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的数字化,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数字化转换和双向改造,推进“三网融合”业务发展,跨部门集成文化资源、产品和服务,提高广播电视服务水平。

  第三,要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要以超前的眼光敏锐捕捉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提升新兴文化业态的比重。

  企业层面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必须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全力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首先,既要鼓励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又要以产品创新为重点,努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文化产业创新的核心内容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即通过不断提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以此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性技术,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文化产业创新的主体是人才,文化企业要把着力点放在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上,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培养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懂得市场规律,具备企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知识的复合型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推进文化产业创新。

  再次,要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加强同其他文明的平等对话,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进而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文化相关研究报告
文化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