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散补偿光纤 内容详情
色散补偿光纤市场现状
 色散补偿光纤 2018-08-03 11:38:41

  我国光纤产量在全球的占比持续提升,2016年占比已经超过60%;从出口来看,我国光纤出口比例2012 年开始大幅下降,2015年出口已经下降到6%以下。以下对色散补偿光纤市场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由标准单模光纤组成的2.5Gbit/s´8波分复用系统在波长1550nm处存在比较大色散的问题,光纤制造厂家通过增加光纤的波导负色散来抵消光纤的材料正色散方法,研制出了在1550nm波长具有较大负色散的光纤,称之为色散补偿光纤。该光纤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利用色散补偿光纤在1550nm波长的大的负色散,补偿标准单模光纤在1550nm波长由于长度增加所积累的大的正色散。优质色散补偿光纤在1550nm波长的负色散值可达−80~−150ps/(nm·km)。一般1km色散补偿光纤可以补偿4~8km标准单模光纤的色散。但是,色散的补偿本身具有比较大的衰减,需要采用光放大器来弥补色散补偿光纤的光损失。

  长期来看,在新一轮5G移动通信投资之前,固网宽带接入将实现从100M到500M、1000M的飞跃,以建设千兆宽带到户为目标的新一代FTTH网络建设有望成为引领光通信产业未来一两年发展新的市场引擎,同时今天的NG-PON部署直接也是为5G移动通信的承载网做准备。

  2010 年以来,国内光缆线路长度保持 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2017 年第三季度末,光缆总长度已达 3606 万公里,相比 2016 年增幅已达 19%,全年增速预计超 过 20%,为 5G 到来做好传输网建设提速准备。其中长途光缆和本地网中继光缆 稳定增长,接入网以每年 1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光纤产量在全球的占比持续提升,2016 年占比已经超过 60%;从 出口来看,我国光纤出口比例 2012 年开始大幅下降,2015 年出口已经下降到 6% 以下,国内光纤需求持续增长,我国成为了全球光纤产能、产量和需求最大的国家。2017 年 11 月移动开启了半年光缆产品集采,集采量规模折合 1.1 亿芯公里, 大超预期,推动光纤景气度持续走高。

  目前已有的DCF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基于基模设计的光纤,即使纤芯具有高相对折射率差Δ和采用多包层结构,以便增加基模的负波导色散;另一类是基于高阶模设计的光纤,即使光纤处于双模(LP01、LP11)同时传输的状态,利用接近截止波长处工作的LP11模产生很高的负色散。双模DCF的色散补偿特性很理想,而且有潜在的高效率,但在实施补偿过程中需要额外的器件,如模间转换器和偏振旋转器等,因此目前尚未向实用化方向发展。

  通过对色散补偿光纤市场现状分析,国内光纤光缆厂商从多年前 200 多家减少至不足 30 家,具备“棒纤缆”全产业链能力的公司竞争 力不断增强,行业集中度趋势明显。光棒市场份额方面,长飞、亨通、中天、富通和烽火前五家厂 商的市场份额总和已达 93%。

  国内光纤光缆厂商从多年前 200 多家减少至不足 30 家,具备“棒纤缆”全产业链能力的公司竞争 力不断增强,行业集中度趋势明显。色散补偿光纤市场前景分析,光棒市场份额方面,长飞、亨通、中天、富通和烽火前五家厂 商的市场份额总和已达 93%。

  色散补偿光纤市场现状统计数据分析,光纤预制棒曾一直依赖国外进口,日本是我国最主要的光纤预制棒进口对象。自2005年以来,我国光纤预制棒进口量占比逐年降低,至2016年光纤预制棒的供应已经基本上能实现自产,2016年国内光棒总需求780 吨左右,自产光棒约5600吨,国内产量占比已经超过 70%。

  综上所述,色散补偿模块光纤的市场份额将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基于DCM纤的色散补偿产品。未来,亚太地区将成全球色散补偿模块最大消费市场。笔者相信我国及亚太地区的色散补偿光纤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以上对色散补偿光纤市场现状分析。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色散补偿光纤相关研究报告
色散补偿光纤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