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石资源逐年减少,以及大气环境质量变差下,生物质能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2018年全球生物质能装机容量达124.86GW,我国生物质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比重也逐步扩大,以下是生物质能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在全球各国积极支持和推动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情况下,全球生物质能发电得到了有所未有的发展,生物质能装机容量实现了持续稳定的上升,2008年全球生物质能装机容量为53.86GW,至2017年达到109.21GW,十年间增长了一倍多,年复合增长率达8.23%。根据生物质能行业分析情况,预计今年装机容量将进一步上升至117.25GW,同比增长7.36%。
我国近几年在生物质能行业政策及环境的支持下,生物质能发电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约3014百万吨油当量,其中原煤占63.7% 、原油18.6%、天然气5.9%、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等新能源比例较低,约11.9%。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14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9.43%,能源安全保障压力巨大。
2016年,全国共有30个省(区、市)投产了747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并网装机容量1476.2万千瓦(不含自备电厂),年发电量794.5亿千瓦时。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271个,累计并网装机700.9万千瓦,年发电量397.3亿千瓦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339个,累计并网装机725.3万千瓦,年发电量375.2亿千瓦时;沼气发电项目137个,累计并网装机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2.0亿千瓦时。
2017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替代化石能源约250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约6500万吨。农林生物质发电共计处理农林废弃物约5400万吨;垃圾焚烧发电共计处理城镇生活垃圾约10600万吨,约占全国垃圾清运量的37.9%。
2018年,全国生物质发电累计并网装机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山东、浙江、江苏和安徽,分别为210.7万、158.0万、145.9万和116.3万千瓦;年发电量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是106.5亿、90.5亿、82.4亿和66.2亿千瓦时。
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其中生物质能产业细分3个子类分别是生物相关原料供应体系活动、生物质燃料加工、生物质能相关服务。共涉及18个国民经济行业。生物质能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指出,2018年版《产业分类》的出台,旨在准确反映“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情况,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
2019年1月30日,《生物质发电“十三五”规划布局方案》,《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生物质发电政府支出方向等问题,且将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审批权下放。目标上,《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符合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支持政策的生物质发电规模总计将达2334万千瓦,是原“十三五”规划目标的155.6%。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1312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1022万千万。
整体来看,生物质能产业扶持、科技支持、经济税收补贴、法律法规保障等政策体系不健全是导致国内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生物质能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渐优化,这将极大促进民间资本在生物质能领域的投资。以上便是生物质能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