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行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驱动”的深刻变革。2025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清洁能源在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展示了光伏、储能、氢能三大领域2000多项新技术成果,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将深入探讨清洁能源行业在2025年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各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清洁能源光伏产业:技术驱动成为核心竞争力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2025年前两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39.47吉瓦,累计装机已突破900吉瓦,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张,光伏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如电网接入、储能配套、产品可靠性等。此外,行业内部的“内卷式”恶性竞争仍未从根本上解决。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标志着新能源“固定电价”时代的结束,光伏发电正式进入上网电价市场化的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推动度电成本下降成为重中之重,光伏产业需要从过去的渠道驱动转变为技术驱动,让真正有技术、懂电力交易的人才发挥更大作用,以适应市场化导向的发展需求。
二、清洁能源储能领域:规划统筹与技术创新并举
储能技术在清洁能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灵活性调节作用。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的持续扩大,储能需求日益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相较2023年底增长130%,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5年被认为是新型储能行业的关键之年,政策调整、技术革新、市场重构等多重力量交织,将推动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了实现储能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推动市场建设与政策机制的有效衔接,提升储能的经济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储能技术创新,以应对电力系统多元化调节需求。储能发展需要加强规划统筹引导,特别是统筹规划系统调节能力,各地需根据负荷特性、新能源出力特性变化,科学分析各类调节能力的作用,实现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三、清洁能源氢能领域:拓展应用与降低成本并重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超25万吨/年,中国占比超一半,逐步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者。2025年,氢能产业在制、储、输、用各环节均呈现积极发展态势,应用技术从单一的交通领域向能源、冶金等领域加速拓展,预计到2030年在电力、冶金、化工、交通等领域应用技术步入成熟期。然而,氢能应用经济性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降低绿氢成本成为关键。专家认为,规模绿氢的成本最好每公斤降到15元以下,而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平均生产成本要降低至每公斤25元以下,这将直接影响氢能技术在终端应用场景的推广和氢能产业的竞争力。
四、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清洁能源行业规模分析提到2025年,清洁能源行业在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进步显著,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光伏产业需要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驱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储能领域需要加强规划统筹和技术革新,提升经济性和调节能力;氢能产业则需要在拓展应用的同时降低成本,以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突破,清洁能源行业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的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重要贡献。未来,清洁能源行业将继续朝着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新的动力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