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人形机器人行业热度持续攀升,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2024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额突破70亿元,2025年前两个月,相关企业又获得近20亿元新资金。随着产业资本的频繁布局和行业标准的加速建立,人形机器人正迎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将深入探讨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资本热潮背后的驱动力以及行业标准建立的重要意义。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热潮不断涌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共发生约200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超200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总额超70亿元。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人形机器人开发商共获得近20亿元的新资金,累计20笔交易,高于去年同期4笔交易获得的12亿元。
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热潮的背后主要有多个驱动力。首先,自2023年底起,政策扶持为人形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技术的突破与进步,如多模态大模型、视觉、触觉及力控传感器等领域的长足发展,以及软件算法的持续优化,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硬件、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市场对高智能机器人产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战略重视,相关政策的支持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投资环境,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向着商业化和规模化迈进。
随着融资热潮的持续,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热度不断攀升,上市公司也纷纷采取行动。2025年被市场普遍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的元年,将为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机器人企业开始逐渐试水。2025年2月,扫地机器人龙头石头科技官宣,机械手臂新品G30 Space探索版开始预约,成为业内首个上市销售机械手臂产品的企业。此外,产业链上市公司也积极加码产能布局。2025年2月,中鼎股份与五洲新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挖掘在人形机器人部件总成产品领域合作的创新机会。3月,五洲新春发布投资公告,拟投资生产行星滚柱丝杠、微形滚珠丝杠等产品,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近期,美力科技、恒立液压、富临精工等公司也纷纷宣布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加大投资或布局相关进展,显示出产业链上市公司对人形机器人市场的高度关注。
尽管人形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但从供应链角度看,行业仍存在不少痛点。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相当复杂,既涉及多种硬件,又涵盖软件和算法。目前,产业面临硬件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导致供应链效率较低,场景落地较慢。
好消息是,近段时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国内行业和团体标准正在加速建立。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分析指出,2025年2月,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联合行业内多家优势单位共同研制的《人形机器人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接口规范》标准,已顺利通过立项审查,并预备纳入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研制计划。2024年10月,《人形机器人分类分级应用指南》《具身智能智能化发展阶段分级指南》两项团体标准在上海发布。2024年12月,2024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与标准创新发展(杭州)大会在杭州举行,正式发布《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
行业标准的落地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至关重要。标准化可以确保不同厂商的技术和产品更好地兼容,降低系统集成难度,提升产品普适性。统一的行业标准能够确保产品在质量和安全方面达到行业公认要求,增强消费者信任。标准的出台将帮助整个行业形成有序竞争环境,避免过度恶性竞争,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融资热潮的持续推动了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市场的快速扩张,上市公司纷纷加码布局,抢占市场先机。同时,行业标准的加速建立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