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原料 内容详情
人参原料行业技术
 人参原料 2018-12-12 13:19:48

  目前我国人参以生药材原料销售为主,约占总产量的80%。人参将比欧洲盛行的银杏制剂更加诱人、更加璀璨夺目,特别是人参提取物,其在医药工业、日用化妆品及食品饲料行业的应用更加显得前景诱人。以下对人参原料行业技术分析。

  人参原料行业技术分析,2015年我国鲜人参出口数量为14.7吨,出口金额为20.9万美元;人参原料行业分析指出,2015年我国鲜人参进口数量为31吨,进口金额为107.9万美元。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如日本、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

  2010-2015年鲜参进出口状况表(单位:千克,千美元)

人参原料行业分析

  组织培养技术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由于任何植物的离体细胞在人工培养下仍具有合成药物成分的能力,可通过调节培养条件有效地提高其含量和质量,并且具有低农残、低重金属含量等特点。野山参组织培养物或许可以作为野山参的替代物,以进一步开发食品和日化产品。我国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工业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看还处于探索阶段。现从六大特点来分析人参原料行业技术。

  (1)我国是人参产量大国,但是人参产值小国

  人参原料行业技术分析,我国虽头顶世界人参产量第一大国桂冠,但以占全球70%的产量,产值却不足全球4%,长期在世界竞争中以“大比分”落败。多年以来,韩国人从中国买走人参原料,加工后以成本价格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销售到欧美、东南亚,甚至返销中国。“多年来韩国大力开拓高丽参国际市场,其品牌附加值高,已稳稳占据高端市场。”与韩国相比,我国人参产值小的原因是产业格局发育不良,从种植、收获、加工到销售,至今没有行业标准,没有行业协会,参农组织化程度很低,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

  (2)我国仍以伐林栽参为主,受政策影响人参种植面积将减少,产量会下降

  我国人参仍然采用伐林栽参,参后还林的栽培方式。每年因种植人参要毁林2500公顷,对森林资料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人参原料行业技术分析,随着吉林省出台人参行业发展规划和严格限制伐林种参的面积,预计未来几年中,园参的留存面积将保持每年8%-10%的速度递减,十三五末,林地种参留存面积将在6000-7000公顷以内。2015年吉林省园参产量将下滑至2万吨以内,全国园参产量在2-2.5万吨左右。

  (3)我国人参加工主要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较少

  人参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是深加工,而零散的小作坊式加工正成为制约全国人参产业振兴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绝大多数人参企业为初级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少大规模龙头企业。以吉林省人参主产区之一通化集安为例,目前,集安市从事人参加工的企业和个体业户共有160户。人参原料行业技术分析,其中,销售收入超百万元的33户;超千万元的10户;超亿元的上市公司仅有1户。每年人参本地加工率约为65%,而初加工产品比重占70%左右。

  (4)人参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强,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人参原料行业技术分析,目前我国在人参加工转化技术创新、规范化生产示范、品种培育、老参地利用改造、相关标准制订等许多应用技术研究、多学科组合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突破。近几年先后开发出以人参为基源的新药8个;以人参为原料开发出人参千金片、参茸雪蛤软胶囊等20余个功能产品;开发出了蜜制人参、饮品、化妆品、提取物等4个系列50余个产品。人参综合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人参根、茎、叶、、果全株的综合利用。虽然我国在人参科研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受到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的限制,我国人参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使得众多的研发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人参产业的发展。

  (5)我国人参产品流通效率较低,费用较高

  人参原料行业技术分析,在我国一般原料人参有法定批发市场等制度化的市场,所以形成了通过产地收集商、中介人等进行包田买卖或在私设市场及法定批发市场上自觉交易的流通结构。目前国内的流通内容或价格形成都在极其不透明的状态下进行,在包装、标准化、计量单位等方面还没有脱离前近代的流通惯例,因此导致了物流和流通的非效率性和费用的增大

  (6)未来我国对人参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人参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

  人参原料行业技术分析,人参从医药用向保健品、化妆品、食品方面发展,人参的国内消费量增长很快。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以及中国人参加工业快速发展,国内人参产品需求量还会继续增长。2012年人参“药食同源”政策放开,该产品不再限制为药品消费,人参食品的需求将使人参需求提高3-5倍,未来人参供需将严重失衡。《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到2020年,参业产值将迈入千亿门槛。人参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40%,人参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按我国规定,以人参为原料的产品必须办理药品、保健品、新资源食品批号。办这些批号需要时间和资金。比如办一个保健品批号平均需要14个月,需要各种费用30万元左右。人参原料行业技术分析,一个企业开发8个产品,除了开发费用外,为了批号就得投入240万元,实在难以承受。人参原材料在农贸市场、超市、药店都可以销售,但不执行批号,也办不到食品许可证,造成市场极其混乱。当前,我国人参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的第一要务就是人参进入药食同源。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人参原料相关研究报告
人参原料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