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膜生产企业利润率约在5%以下,而原料生产企业达到30%以上,这种比价关系将极大地制约农膜行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果没有利润就无法生存,作为生产重要支农产品的农膜生产企业,已经陷入了一个步履维艰的境地。以下对农膜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农膜企业属支农企业,而农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因此农膜企业的贷款政策不能与钢铁、水泥等企业的贷款政策相提并论,国家在紧缩银根上也不能简单的实行“一刀切”。
目前,由于在贷款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农膜企业的原材料采购资金已经大幅度减少,这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步履维艰。
一些专家指出,如果国家能够采取财政贴息的方式,对于淡季存储的农膜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建立农膜的淡季商业储备制度,解决农膜“淡储旺销”问题,这就有利于为淡季坚持生产的农膜企业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也能够保障春耕、秋种用膜的供应。
2017-2022年塑料农膜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农膜行业业内人士也希望农业开发银行给予资金支持,使农膜也能够享受与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同等的优惠政策。
由于国内农膜市场供大于求,一些小企业为挤占销售市场,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和“坑农”的手段,以劣质农膜冒充优质农膜,采用极低的销售价格冲击市场;有的企业使用国外进口的聚乙烯废料,加工生产劣质农膜低价销售,扰乱市场,使国内一些大中型农膜生产企业陷入困境。
我国农膜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在经济增速换挡、产量基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农膜行业不可能始终保持超过10%的增长速度,压缩低档产品份额、向中高端方向发展是农膜行业的出路。为此,《农膜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草案)》提出了今后的重点任务和产品发展方向:一是以创新驱动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二是继续参与农膜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三是积极参加可控全生物降解农地膜农田应用试验;四是配合工信部启动农膜行业自主品牌创建工作。
为规范农膜行业经营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农膜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促进我国农膜行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12月17日发布了工消费[2009]第73号公告,公告附件《农用薄膜行业准入条件》的规定中,对新建农膜企业及改扩建农膜项目的规模、资源消耗、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及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职能的原因,3年来这些规定没能有效地得到执行,造成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小的农膜生产企业生产的假冒伪劣农膜产品在市场上泛滥,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及正规农膜企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