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内在需求和政策红利的推动下,民营医院得到了迅速发展,跨界投资民营医院亦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的一道风景。下面进行民营医疗行业产业布局分析。
民营医疗行业分析表示,民营医疗机构是在公立医疗机构处于垄断地位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起步晚、积累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小部分民营医疗机构缺乏诚信和自律,损害了民营医疗机构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
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民营医疗快速发展,其近年来的普遍增速在10%以上。截止至2017年我国民营医院的数量增长至18759个,2013-2017年,我国民营医院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48%。进入2018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达到了20977个,而公立医院数量仅有12032个。
在区域分布方面,我国民营医院集中在东部地区,2017年共有医院数量7,513家,占比40%;其次为西部地区,因公共资源不发达,给了民营医疗生长的空间,2017年民营医院数达到6,154家,占比33%;中部地区民营医院数目最少,2017年为5,092家,仅占比27%。
近年来,医疗体制改制有序推进,民营医疗机构的开始涌现,社会公众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认知开始改观,但大多停留在服务态度好、就医环境好等方面,社会对民营医院的能力、水平等的认知度没有质的提高,这种认知的改变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
一方面,民营医院的企业身份与公立医院的事业身份在众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基础设施、诊疗设备、技术水平等比较薄弱,导致民营医院一线医务人员绝大多数由退休人员和刚从学校毕业的人员构成,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人才结构,中间骨干力量断层明显。
另一方面,民营医院不能像公立医院那样,有事业编制、待遇、职称、晋升等优厚条件,难以招到高校毕业生,甚至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都难以引进,形不成人才梯队;同时在医护人员的职称晋升、人员培训、发展机会方面差异明显,民营医院引进和培养自身人才方面成本高昂、人才高流动率等多种原因也让很多医院疲于招人,多数民办医院不重视人才培养,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以上便是民营医疗行业产业布局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