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乳制品累计实现销售额3759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低位回暖,景气回升。乳制品行业集中度CR10保持在65%左右,前两位龙头企业伊利、蒙牛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2%、21.8%。那么灭菌乳市场现状会是怎么样的呢?
通过对灭菌乳市场现状的详细分析得知2016年以来,乳制品行业景气出现明显回暖,从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来看,其同比增速自2011年以来逐步下降,到2015年达到最低点1.7%,而2016年以后,行业出现拐点,人均消费量增速回升,且呈现持续改善的趋势。2017年液态奶行业收入同增约7.5%,较2016年同期提升4.8pcts。而从结构上来看,本轮景气回升主要驱动力在于三四线城市,数据显示液态奶市场在低线城市的增速更高,县及乡镇增速分别为9.5%与8.3%,重点城市及省级市增速仅2.8%及6.5%,低线城市引领行业增长。
2012年至2016年的复合增长率为6.3%。液态乳产量增长实现了稳定较快的发展,成为国民消费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中国液态乳产量达2737万吨,同比增长8.57%。预测2017年中国液态奶产量将到达2963万吨,突破3000万吨的产量近在咫尺,同时估计2018年中国液态奶产量将达3251万吨,同比增长约9.72%。
从各液态乳品类销售情况来看:618促销期间高端纯牛奶销售最好,占整体市场份额的35.6%;其次,高温酸牛奶占比22.5%,排名第二;普通纯牛奶则位列第三,占13.2%。
截至2016年,中国液态乳及乳制品制造行业的销售收入总额为3504亿元,2012年至2016年行业规模复合增长率达8.8%。乳制品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预测,2018年中国液态乳及乳制品制造行业的销售收入总额将达3984亿元。随着乳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因符合健康饮食的观念,低温酸奶近年增长很快。按出厂口径,2015 年低温酸奶市场收入同比增 20%,是液态奶子品类中增长第事快的,超出我们预期。估计 2015 年低温酸奶市场收入觃模在 240-250 亿元左右,是占比第三大的品类,也是自 2013年以来,除常温酸奶外,占比仍在持续提升的唯一液态奶品种。考虑欠发达地区酸奶渗透率向成熟市场看齐,预计 2016-2017 年,低温酸奶市场收入同比增 15-20%。
对比 2012 年中国城镇及 2006 年荷兰、德国、法国的人均酸奶消费量,中国仅为欧洲三国均值的 25%不到,再考虑数据时间较早、常温酸奶的替代以及产品结构升级等影响,估计低温酸奶市场收入仍有至少 2 倍空间,约可达 720-750 亿元,对应 14 亿人口,人均每年消费约 51-54 元。中国城镇低温酸奶(发酵乳)消费量仅为荷兰、德国、法国均值的 25%不到。
2005-2014 年,居民消费能力快速提升,需求旺盛,主流乳企开始全国跑马圈地。如:伊利在 2006 年时进行的“五年三步走”计划,用 5 年时间基本完成在全国布局奶源基地、渠道网络及物流枢纽。光明、蒙牛也在全国积极地布局产能及渠道。华东以外地区占光明地区亊业部收入比重从 2008 年的 25%已升至 2015 年的 35%。主流乳企在全国建设生产基地,解决了低温酸奶销售半径有限的问题,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了低温酸奶市场扩张。
2012年以来,我国乳制品产业总体发展态势相对平稳,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1-12月,全国乳制品累计产量为25,451,892.47吨,比上年增长8.07%。2012年1-12月,全国液体乳累计产量为21,465,699.53吨,比上年增长8.12%。2014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共计2651.81万吨,比上年略有所下降。另外乳制品行业目前仍处于整改期间,2013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乳制品企业的管理、生产、经营进行改革、规范与指导。2014年上半年国内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1.8%,其中液态乳产量同比下降1.42%,乳粉产量同比下滑10.87%。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品产量首次出现下滑。
通过对灭菌乳市场现状的详细分析得知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对以液态乳为代表的乳制品消费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07年至2017年十年间,中国人均液态乳消费量复合增长率达10%以上,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同一时间段的增长率,乳制品正逐渐成为中国国民日常食品饮料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费量规模增长迅猛。以上便是笔者对灭菌乳市场现状的详细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