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妆品产业、整形美容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美容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3740亿欧元增长至2014年的4440亿欧元。以下对美容行业资讯分析。
2015年生活美容行业市场整体规模重回3000亿元,标志着行业开始复苏。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报告》,从2011年到2015年,生活美容市场规模在2012年达到高点3100亿元,随后受到2012年7月国务院对三公消费限制性新规的影响,2013年整体市场规模下滑15%,随后2014年和2015年生活美容行业开始逐步增长和复苏,如今已经恢复到了3000亿的市场规模。
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市场空间极具潜力,未来有望突破万亿规模。未来几年中国生活美容市场规模增速将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同时对比国内外美容人均年消费可知,国内目前人均年美容消费只有韩国的四分之一,日本和美国的七分之一,如果国内美容市场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有望快速突破万亿市场规模。
中国目前专业美容(美容、美体、美甲)市场规模为1737亿元,占生活美容市场规模57%。在女性不断追求美的过程中,美容院塑形美容市场将会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整个减肥塑形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不到5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9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3%,行业依然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2015年,中国减肥塑形市场规模900亿元,其中减肥保健品34.8亿元,手术塑形13.9亿元,运动健身塑形851.3亿元,占比分别为4%、2%和95%。减肥塑形市场中,手术塑形占比极小,大多数人们选择以消费减肥保健品和运动健身的方式瘦身塑形,从这里可以看出运动营养和体重管理产品的市场需求不小。我们认为在不断兴起的以瘦为美和健康体态的意识下,未来塑形美容的需求将会继续增长,从而带动运动营养和体重管理产品的消费。
近年来,美容美发行业经营成本持续增加,店面租金、用工成本、水电费、物料价格等不断提高,全部费用占营业额比重同样持续上涨。由于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美容美发业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拓展了营销渠道、优化了客户体验、提高了劳动效率。因此,在美容美发业成本普遍提升的大环境中,行业整体利润依然能够保持住快速增长的势头。
随着竞争越发激烈,去同质化经营成为诸多企业的发展战略。消费者更加青睐个性化、时尚化的专属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优势企业加大了品牌管理力度,行业连锁化、品牌化趋势日益凸显。2016年,全国美容美发行业连锁企业数为35657家,同比2015年35027家增长1.8%;连锁企业门店数172000个,同比2015年170428个增长1.3%,连锁企业营业额318.1亿元,同比2015年315.3亿元增长0.9%。
在美容行业日益欣荣的背景下,个人护理及服务型美容行业也迅速壮大。国内城市中随处可见各类美容、SPA等服务型连锁店,例如思妍丽、克丽缇娜等。据统计,截止 2016 年, 我国专业美容门店共 14.9 万家(仅美容、美甲, 不包含美发单位),从业人员 76.7 万人, 营业额为1755.40亿元,比2013年增长 2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3%,行业空间广阔。 全国美容美发行业资产为2002.1亿元,同比增长 3.7%,行业发展、转型、升级速度不断加快。
连锁美容店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目前我国美容行业思妍丽、克里缇娜、美丽田园等大型连锁美容企业市占率为7.5%,分店超过100家以上的美容企业仅仅为5%,比起欧美连锁超过 48%的比重,中高端美容行业存在很大的整合空间,未来有望通过资本力量和资源整合、服务提升,提升企业规模。发改委规划到2020年美容产业产值预计超过 10000亿元,就业人口达到3000万人,美容产业园区超过10个,在国家“减税降费”、营改增等各项政策扶持下,美容行业新业态有望不断涌现。
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安全且快捷的医美疗程更能显著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吸引大量的潜在消费群体。与其他行业类似,医美行业的快速增长也需要金融资本的助力与推动。在中国,随着大量资本涌入医美行业,民营和中外合资医美机构应运而生,从而加剧了行业竞争。整体医美行业市场环境预计将在大量机构整合中愈加成熟,并在未来快速发展。
未来的美容医疗美容机构将淡化医院特征,更像是一家具有医学医疗美容功能、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高级宾馆或高级会所。医疗美容机构不仅要为“顾客”提供优质的医疗美容医疗服务,同时也要为“顾客”提供优美的服务环境,提供各种生活便利,做到医学医疗美容服务和生活美容服务的统一,让“顾客”高度满意。以上对美容行业资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