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消费者对苦瓜营养认知不断提升的当下,苦瓜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栽培面积也随之扩大。然而,农药化肥过量使用、连作障碍、病虫害频发等问题,持续影响着苦瓜的产量与品质。无土栽培技术作为脱离天然土壤,依托营养液、草炭、蛭石等人工介质为苦瓜提供水分、养分及根系固定支持的现代农业技术,能精准调控苦瓜根际环境、优化生长条件、解决连作障碍,助力实现苦瓜种植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佳的目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苦瓜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2025年苦瓜行业技术分析。
《2025-2030年中国苦瓜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苦瓜无土栽培的地块选择需满足地势高燥、地面平坦、远离烟尘污染且水源充足的条件。适宜的地块能为后续苦瓜育苗、移栽及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对苦瓜生长的干扰,保障苦瓜在整个栽培周期内都能处于稳定的生长环境中。
苦瓜生长周期适中,采用玻璃温室无土栽培技术时,一年可成功种植 2 季。其中,第 1 季苦瓜的生长期为 1-6 月,第 2 季苦瓜的生长期为 6-11 月。合理的茬口安排能充分利用温室空间与资源,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苦瓜产出量,提升种植效益。
需根据温度、土壤、水质、气候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苦瓜品种,当前主流且表现优良的品种主要为绿星和白珍珠。绿星是传统苦瓜经多次杂交试验改良而成,兼具高产与强抗病性,属于极早熟品种,单瓜重 350-450g,瓜条顺直呈长棒形,刺瘤丰满且排列整齐,瓜把钝圆,瓜色翠绿,果实整齐度极高,商品率出色;其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势强,主侧蔓均能结瓜,采收期长,产量可达 300t/hm² 以上,且适合长途运输,品质上乘,深受国内外蔬菜客商青睐。白珍珠苦瓜生长性强,适应性广,抗逆性突出,果实带有珍珠瘤,瓜色白里透绿且有光泽,瓜长约 25cm,横径约 7.5cm,单瓜重约 450g,瓜形美观,早熟高产,商品性良好,能满足不同市场对苦瓜品种的需求。
苦瓜种皮较硬,为提高发芽效率与发芽整齐度,需进行浸泡催芽处理。操作时,先用剪刀轻剪种子芽嘴,注意深度把控,避免损伤胚芽。随后用 30℃水浸种 24h,捞出后用清水清洗并轻搓,再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在 35℃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需用 35℃左右的水冲洗 2-3 次,通常 2d 即可出芽。当 65% 的种子露白时,便可进行播种,为后续苦瓜育苗工作做好准备。
苦瓜育苗对基质要求较高,通常需基质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酸碱度接近中性,且无毒无害。目前主要采用进口的高质泥炭作为育苗基质,该基质无需任何处理即可直接使用,不仅营养物质丰富、养分充足,还具有较高的保湿性,能为苦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水分环境。
在基质消毒环节,常使用石灰水 100 倍液,或把 40% 甲醛原液稀释 100 倍后,均匀喷洒于穴盘中的基质上,随后覆盖塑料薄膜,待基质变得松散后,即可开展播种工作。育苗器具则用石灰水 100 倍液、2% 高锰酸钾溶液或漂白粉 10 倍液浸泡清洗 20-30min,取出沥干后备用。对于育苗棚,可通过撒石灰后进行高温闷棚,或采用甲醛消毒、硫黄烟熏消毒的方式,全面清除育苗环境中的病菌与害虫,为苦瓜幼苗生长营造无菌无害的环境。
将基质含水量调整至 80%-90%,环境温度保持在 18-32℃,每穴装入适量基质,基质用量占穴的 2/3,之后每穴播 1 粒苦瓜种子。播种完成后,均匀覆盖基质,确保种子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顺利萌发。
把岩棉块放入大水桶中浸泡 2-4min,且必须保证浸透。之后,在方便播种的前提下,将岩棉块全部紧密铺在苗床上,在岩棉块中央的孔穴中加入少许基质(约占孔穴的 1/2),把苦瓜种子放入其中,每穴放 1 粒,保持根芽向下,再在孔穴上面覆盖 1 层基质。若遇晴天,尽量用遮阳网遮阳,每天查看 1 次,待 70% 的幼苗露出时,撤去遮阳网;将未露出幼苗的岩棉块集中放置,继续用遮阳网遮阳,促进幼苗快速长出。
通过调整遮阳网、开合天窗、洒水以及调节控温系统等措施,调控育苗棚内的温度。在苦瓜出苗前,白天温度控制在 18-32℃,夜间温度控制在 18-25℃;出苗后到第 1 片真叶展开阶段,白天温度需控制在 25-28℃,夜间温度维持在 18-20℃;首片真叶舒展至第 3 片真叶展露前,白天温度保持在 28-32℃,夜间温度调整至 18-20℃;此后直至移栽定植前,白天温度保持在 20-28℃,夜间温度保持在 10-18℃,不同阶段的精准控温能满足苦瓜幼苗生长对温度的不同需求。
阴雨天时,利用补光设施为育苗棚内补充光照,增强光照强度;晴天则用遮阳网遮光,减弱棚内光照强度。通过人工调节,将育苗棚的光照强度稳定保持在 180-480W/m²,为苦瓜幼苗光合作用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苦瓜幼苗出土后,忌湿度过高,需适度减少基质水分含量,保持在基质最大持水能力的 60%-70%,避免幼苗腐烂。无土栽培依赖营养液为苦瓜幼苗提供水分和养分,苦瓜苗营养液配方需科学配比(具体见表 1),也可依据各地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一般苦瓜营养液的 pH 值保持在 6.0-7.0。苦瓜幼苗出土后,可根据生长需求适量浇灌,按幼苗营养液 100-200mL 兑水 1L 的比例配制浇灌液;之后根据苦瓜生长需求逐渐提高浓度,移苗前按幼苗营养液 650mL 兑水 1L 的比例配制浇灌液,且注意浓度不宜过大,防止对幼苗造成伤害。
移栽前,需清除温室大棚四周的杂草、垃圾及棚内前茬作物的残留物,清洁苦瓜栽培环境。对水培槽中的全部薄膜进行清洗、消毒,通常使用过氧化氢 100 倍液或高锰酸钾 300 倍液;对于栽培棚室,采用高温闷棚的方式消毒。栽培基质主要选用泥炭,泥炭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料,用高锰酸钾 300 倍液喷湿进行消毒处理后即可使用。
水培槽采用专用于水培的进口设备,槽高约 10cm、宽约 25cm,同时安装专用超控室,方便加水施肥,所有设施实现循环超控,水肥可循环使用。用水黑白色薄膜覆盖水培槽,黑色面向上、白色面向下,以促使营养液流通,2 个槽之间相距 140cm。营养液从水培槽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每个大棚流出的营养液都流回各棚内的集水池中,实现循环利用。此外,要平整地面并覆盖薄膜,在距离大棚内侧边缘 2.5m 处牵引钢丝,用于后期苦瓜吊蔓,钢丝需顺着水培槽安装,每根钢丝的距离为 80cm。
当苦瓜苗长至 1-2 片真叶时,进行穴盘移栽。移栽前,将水培槽内黑白薄膜铺平,便于营养液流通,同时淋湿苦瓜苗根部的泥炭;用打孔器将岩棉块中央孔穴稍微打空,方便移栽操作。移栽时,轻轻拿出苦瓜苗,轻捏泥炭部分,注意不要损伤根部,以此达到松土、促进苦瓜苗根部营养吸收的目的。随后直接把苗放进岩棉块的孔穴中,轻按一下,防止移至水培槽时泥炭漏出。待苗移栽生长 3-5d 后,直接将其移栽到水培槽内。为准确把握种植距离,提前准备长度均等的小木棒或竹片(长度与株距相同),将 2 排苦瓜苗紧挨并排摆在 1 个水培槽内。每个水培槽移栽 2 行,2 行紧挨,槽内行距 10cm,株距 150cm;槽外行距 160cm 左右,移栽完成后喷洒定根水,帮助幼苗适应新环境。
当苦瓜苗长至 2-3 片真叶时,开展岩棉块移栽。移栽前,先将水培槽内黑白薄膜铺平,保障营养液正常流通。把准备好的小木棒或小竹片摆放在岩棉块中,将 2 块岩棉块紧挨并排摆在 1 个水培槽内。每个水培槽同样移栽 2 行,2 行紧挨,槽内行距 10cm,株距 150cm;槽外行距 160cm 左右,为苦瓜幼苗后续生长预留充足空间。
在苦瓜缓苗期,白天温度需维持在 28-32℃,夜间温度保持在 16-20℃;缓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 27-31℃,夜间温度调节至 13-18℃。期间,白天天气良好时,需开启天窗和棚膜进行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流通,为苦瓜生长创造适宜的温度环境。
通过棚顶洒水喷淋、棚内喷洒、通风换气、揭卷膜杆及开天窗等措施,调控棚内湿度。缓苗期棚内相对湿度需保持在 82%-90%,缓苗后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 65%-87%;进入开花结果期后,要特别注意湿度控制,棚内相对湿度宜保持在 62%-76%,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苦瓜花和瓜的品质。
移栽后 15d 内,给苦瓜喷施幼苗营养液,15d 后改喷苦瓜大苗营养液。定植 2d 后开始喷施幼苗营养液,按幼苗营养液 500mL 兑水 1L 的比例配比,直至苦瓜开花,之后提高营养液浓度,按 1000mL 幼苗营养液兑水 1L 的比例配制,此时电导率保持在 1.4mS/cm 左右。苦瓜开花后,采用大苗营养液,并加入微量元素混合施用。起始时,按照 1000mL 大苗营养液兑水 1L 的比例配比,随后逐步上调浓度。当气温较低时,按 1400-1700mL 大苗营养液兑水 1L 的比例配制,电导率保持在 2.4mS/cm;遭遇高温天气时,适当降低营养液浓度,按 1200-1400mL 大苗营养液兑水 1L 的比例配制,电导率为 2.0mS/cm,同时增加喷施频次。
苦瓜生长初期至开花期,每株每天平均喷施量稳定在 0.5L 左右;开花结果期,每株每天喷施量保持在 1-2L,水培槽每天喷施 2-3 次;阴雨天则适当减少喷施量,使基质相对湿度保持在 60%-75% 即可,避免养分浪费或对苦瓜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当苦瓜苗长至约 30cm 高时,及时采用吊绳从底部进行稳固支撑,促使苦瓜藤蔓挺拔向上延伸。在无土栽培环境中,苦瓜生长势头迅猛,若不及时进行植株管理,藤蔓会迅速攀升至棚顶。一般情况下,苦瓜藤蔓长到 10 个节位之后,叶腋处才会分化出第 1 批雌花。为有效利用温室内的空间资源,当苦瓜藤蔓长到预设的钢丝高度时,引导其沿钢丝攀爬,并通过悬挂绳索使苦瓜下垂,确保首批雌花生长在较低位置。
苦瓜结果主要依赖主蔓,因此需及时剪除距离地面 50cm 以下的侧蔓。待主蔓达到一定长度后,进行摘心处理,保留 3-5 条健壮的侧蔓用于结果,每条侧蔓结 2 个瓜后再次摘心。此外,要均匀绑蔓,去除卷须和多余的雄花,剪除细弱或过密的枝条,减少遮阴,确保棚内光照充足。在苦瓜从萌芽至成熟的过程中,尤其进入丰果期后,需剔除衰朽、染病的叶片,优化通风和光照条件,同时适时放下支撑钩,促使苦瓜藤蔓稳重低垂。
温室栽培苦瓜时,由于缺少传粉昆虫,需通过人工授粉保花保果。人工授粉的适宜时间为上午开花后 3-4h,操作时从瓜秧上摘下雄花,去掉花瓣,将花药放到雌花的柱头上轻抹,使花粉均匀布满雌花柱头。人工授粉能提高苦瓜坐果率,且瓜形较好,但较为费工,且当温室内温度偏低时,坐果率会下降。
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激素保花法,在苦瓜开花当天,用 2,4-D 涂抹花柄或用防落素喷花。需注意的是,2,4-D 重复抹花易引起药害,抹花时要在激素中加入适量红土或滑石粉作为指示剂;同时,2,4-D 会对苦瓜的茎叶产生药害,导致叶片皱缩,因此抹花时切忌将 2,4-D 滴落到叶片上。苦瓜坐果后,要及时疏花疏果,每节保留 1 个发育良好的幼瓜,及早摘掉多余的瓜以及畸形瓜、病瓜,集中养分供给优质幼瓜生长。
为保持苦瓜的市场吸引力,增加挂果数目,提升产量,需选取成熟度适中的苦瓜果实进行采摘,适宜采摘时间为花朵绽放后 12-15d。不同品种的苦瓜采摘标准略有差异,青皮苦瓜需满足表皮条纹与瘤状颗粒迅速鼓胀且鲜明凸起、表皮有光泽、顶部原本的花冠干枯并自然脱落的条件;白皮苦瓜除上述特性外,果实前半段还会呈现从绿色过渡到白绿色的特点,且表皮闪烁光泽,此时为最佳采摘时机。采摘过早,苦瓜果肉尚未饱满,会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采摘过迟,则会影响后续苦瓜的产量与品质。同时,苦瓜产品指标需满足《无公害食品 瓜类蔬菜》(NY 5074-2005)的相关标准,确保上市苦瓜的品质安全。
综上所述,苦瓜无土栽培技术涵盖地块选择、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移栽前准备、移栽、移栽后管理及采收等多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与数据要求,从地块环境把控到品种筛选,从育苗时的温光水肥管理到移栽后的植株调控与采收时机把握,环环相扣,共同保障苦瓜无土栽培能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通过科学运用该技术,不仅能解决传统苦瓜种植中的诸多问题,还能推动苦瓜产业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2025年及未来苦瓜行业的技术升级与产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