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其对中小企业业绩的影响成为2025年金融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手段重塑了金融生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利用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小企业业绩的影响,揭示了金融科技与中小企业业绩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5-2030年中国金融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中小企业业绩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与中小企业业绩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每提高一个标准差,中小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将降低0.54%,净资产收益率将降低3.72%。这一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并没有为中小企业带来预期的业绩提升,反而对其经营业绩产生了抑制作用。
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业绩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机制实现:
(一)信贷资源获取不足
金融行业发展分析提到中小企业在获取信贷资源方面本身就面临诸多困难,金融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通常信用等级较低,抵押担保能力较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金融科技平台虽然在理论上降低了融资门槛和成本,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数据缺失、评估偏差等问题,中小企业在金融科技环境下的融资难度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对非国有中小企业的业绩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这进一步验证了信贷资源获取不足的机制。
(二)行业竞争加剧
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金融科技使得大型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资源,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而中小企业则因资源有限,在金融科技转型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实证分析表明,在行业竞争更激烈的样本中,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业绩的负面效应更为显著。这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马太效应,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三)金融监管收紧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金融监管的加强,这对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金融监管的收紧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包括法律咨询费用、合规监控投入、系统更新等。这些额外的成本对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构成了较大负担,直接影响了其市场表现和竞争力。实证结果显示,在金融监管更严格的地区,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业绩的负面作用更加明显。
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业绩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其效果受到金融科技发展阶段和传统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
(一)金融科技发展阶段的异质性
金融科技的发展阶段对中小企业业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不成熟、配套政策不完善,中小企业面临较高的技术适应成本和合规风险。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政府逐步出台完善的政策和法规,市场竞争激烈,服务质量提升,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多融资渠道和金融支持。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发展阶段与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业绩的负面影响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金融科技的成熟度越高,其对中小企业业绩的负面影响越小。
(二)传统金融发展程度的异质性
传统金融的发展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业绩的负面影响。在传统金融体系相对健全的地区,中小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得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和金融支持,而无需过度依赖金融科技。实证分析表明,传统金融发展程度与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业绩的负面影响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传统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业绩的负面影响越小。
面对金融科技带来的冲击,中小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
(一)企业应对策略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拓展新业务领域、开展其他业务增加收入以及降低运营成本等措施来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实证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在面对金融科技冲击时,更倾向于通过行业变化、增加其他业务收入和降低员工薪资等手段来应对业绩困境。
(二)政策支持
政策层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中期借贷便利(MLF)可以有效缓解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中期借贷便利通过降低中长期融资成本、提升信贷可获得性、营造更稳定的金融环境等路径,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实证结果显示,中期借贷便利政策对金融科技冲击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总结
2025年,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中小企业业绩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信贷资源获取不足、行业竞争加剧和金融监管收紧等机制实现。然而,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业绩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其效果受到金融科技发展阶段和传统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拓展新业务领域、增加其他业务收入和降低运营成本等措施来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同时政策层面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中期借贷便利可以有效缓解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未来,中小企业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共同努力,积极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