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药 内容详情
2012-2013年中国化学制药现状分析
 化学制药 2013-05-29 15:01:38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原料药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可生产1500多种化学原料药,产能达200多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尽管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化学制药工业也保持了适度的快速增长,制剂生产出口呈现出了喜人的变化。尽管化学制药工业增长较快,但呈现出原料药堪忧、制剂可喜的现状。以下是对我国化学制药现状分析

  从我国医药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原料药出口近年来一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出口额占医保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超过50%。虽然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料药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但2010年又得到了强劲恢复。但是分析出口数据发现,很多品类出口额的增长是以牺牲价格的代价换来的——这样的增长让人担忧。

  化学药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2010年出口原料药细分的19个品类中,心血管系统用药、维生素类、林可霉素类、消化系统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和磺胺类等六类品种出口均价同比下降,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和其他西药原料等三类品种的出口均价相对于2009年的低基数,提高比例没有超过5%,整个原料药类出口均价同比仅提高 1.87%,可见出口价格已对中国原料药的出口增长形成了较大的制约。

  产能过剩始终是悬在中国原料药产业头顶上的一柄利剑,已成为原料药出口之大痛。产能过剩的危害是严重的,一方面严重浪费了国家有限的能源和资源,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微薄的利润;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引起的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和阶段性低价竞销严重破坏了出口经营秩序,不仅因企业自相压价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也因恶性竞争而蒙受巨大损失,难有发展后劲。

  概括来说,对我国化学制药现状分析如下:

  1.原料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对于大宗原料药,不仅要加强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特色原料药,还要大力开发原料药新技术。通过推广应用膜分离、手性技术、新型结晶、生物转化等原料药生产新工艺、新技术,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构建新菌种或改造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的生产菌种,提高质量、节能减排和降低成本。

  2.随着2012年8月“限抗令”的正式实施为抗菌药生产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抗菌药物占医院临床用药的24%,但随着“限抗令”的实施,医院抗菌药物用药幅度大幅下跌,这为抗菌药物生产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危机,企业效益大幅下跌。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应大力调整其产品结构、实现产品的升级是必经之路。

  3.制剂生产出口呈现可喜的发展趋势。制剂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出口交货值均高于行业平均值。尤其是出口交货值的大幅增长,正符合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产业政策。今后,要加强开发制剂新技术,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4.创新型企业带动了本产业转型升级。这些创新型企业不仅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质量安全,并开展环保治理,合规生产经营,在行业内产生了很好的拉动效应,同时,也促进了化学制药产业的转型升级。

  5.利好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化学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与化学制药工业密切相关的各产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颁布,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一批产业扶持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及国家对医药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必将促进制药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化学制药相关研究报告
化学制药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