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 内容详情
2014年我国服装行业概述及现状分析
 服装 2014-08-29 10:10:19

  中国纺织服装业既是传统的支柱产业,也是具有国际比较竞争优势的产业。不仅加工水平得到世界公认,而且也拥有了一批自主品牌。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下面看一下我国服装行业概述及现状分析详情:

        服装行业概述

  目前,我国拥有超过十三亿人口的庞大消费人群,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服装消费市场之一。

  1、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

  A、OEM阶段:20世纪80年代起的全球纺织服务产业第三次转移中,中国成为了全球纺织服务产业的制造中心,OEM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主要的经营模式。

  B、ODM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加工制造技术日臻成熟,

  经营模式由OEM向更高层次的接单加工模式ODM 转变。

  C、品牌经营阶段:2000年以后,国内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质量和品位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服装行业开始进入个性化、多元化和时尚化的消费时代,市场竞争逐渐从价格、数量转向品牌,品牌服装的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众多品牌服装企业在一线城市、省会和重点城市开设了专卖店、商场店,占据了稳定市场。

  2000年以后,我国服装行业以品牌运营、研发设计、渠道建设为重点的商业模式的兴起,为自主品牌服装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我国服装行业增长迅速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休闲服装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了解到,服装是生活必需消费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服装行业销售额相应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2年,我国限额以上服装零售总额从1,020亿元增加至7,022亿元,增长率均值为26.58%,比同期GDP增长率均值高约16个百分点。

  3、我国服装行业的供给情况

  2012年,我国服装总产量达267 亿件。我国服装供给充足,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普遍较低,特别是在高档女装领域,有自主设计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的服装企业更少。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下面小编来阐述一下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中国服装行业两极分化明显

  通过对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了解到,201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延续复苏弱势,受此影响,我国服装出口经历了由弱到稳的过程,至二季度逐月回暖。其中,欧盟市场需求回暖成稳定我国服装出口的重要因素,而新兴市场由于自身经济因素需求减弱,我国服装对其出口增速下降明显。内需方面,上半年,我国经济虽有起色,但受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影响,消费增长动力不足。服装内销总体规模扩大,但增速较低。

  1~6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41.1亿件,同比增长3.76%,较2013年同期提高3.21个百分点。其中,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增长,企业各主要指标基本正常,亏损面有所收窄,但运营情况两极分化明显;规模以下企业产量持续下滑,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仍较大。中国服装协会从全行业口径判断,行业总产量应与去年同期持平。

  服装行业的运转模式发生变化

  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从服装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了解到,从长期来看,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将彻底改变零售与服务行业,进而改变服装行业的终端运作模式,以及行业的发展轨迹和竞争格局;从短期来看,传统服装行业的各个分类已不能极大的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如各种服装的品牌,款式以及适用的消费者类型等都将面临挑战。

  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如何面对服装行业现状所出现的变化?

  短期内,必须解决过去粗放增长带来的一系列运营和管理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低效率的无效终端快速退出,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核心终端的经营效率,并通过零售端的改革进一步推动内部运作模式的改革和经营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企业低增长时期,企业也要稳定团队,提升士气,改善内部管理进而为下一轮增长积蓄势能。可以说,这也是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从服装行业现状分析情况不难看出,长期看,互联网对服装行业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尤其是来自传统电商的侵蚀,包括移动互联网、O2O营销与服务等领域的快速创新等都会给传统服装行业造成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该着重组织内部创新并积累在新环境下的团队力量和运营经验,以应对挑战。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表明:我国服装行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服装行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还应与相关的先进技术进行结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服装相关研究报告
服装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