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抓住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机遇,深度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在通航领域,中航工业始终积极呼吁和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大众航空。以下对中国先进飞机发展情况分析。
2018-2023年特大型飞机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力量,中航工业全力支持C919国产大型客机、ARJ21新支线项目研制,攻克多种技术难关,完成了多个阶段性任务,全力保障了C919首架机总装下线,助力我国国产大飞机早日飞上蓝天和ARJ21顺利交付用户。现从四个发展阶段来分析中国先进飞机发展情况。
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大跃进”,属于高速发展阶段。从1952年开始通用航空(当时称专业航空)飞行,1955年达到0.44万小时,1960年达到6.48万小时,5年增长了13倍。其中,工业、农林业作业等飞行为3.47万小时,飞行训练为3.02万小时,大约各占一半。这期间,虽然存在一些冒进,但集中进行航空探矿,开始飞播造林和大批量培养飞行员,中国先进飞机发展情况效果十分显著。
二是1961年~1980年的20年,属于停滞阶段。1980年,总飞行时间为6.08万小时,还不及1960年所完成的时间。其中,工业、农林业作业等飞行为4.28万小时,飞行训练为1.8万小时。飞行总量没有增长,主要是受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内乱的影响,但也有不少年份农林业飞行和飞行训练开展得较好。
三是1981年~2000年的20年,属于恢复增长阶段。2000年,总飞行时间为12.46万小时,比1980年同期翻了一番,年均增长3.7%。其中,工业、农林业作业等飞行为4.87万小时,年均增长0.6%,基本保持在原有水平。中国先进飞机发展情况指出,由于航空运输快速发展需要补充大量飞行员,上世纪80年代后期飞行训练加快开展,2000年达到7.59万小时,与1986年相比,年均增长11.7%。
四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属于加快发展阶段。2015年,总飞行时间达到77.84万小时,与2000年同期相比,年均增长13%。其中,工业、农林业作业等飞行为28.73万小时,年均增长12.6%;飞行训练为49.11万小时,年均增长13.3%。分段来看,前10年的平均增长率,总飞行时间为11%,工业、农林业作业等飞行为11.1%,飞行训练为10.9%。后5年的平均增长数量,以上三项指标分别为17.1%、15.5%和18.1%。
国家对民航工业的政策支持依据《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中国民用飞机的发展将按照“轻重缓急”和“抓大放小”的思路,坚持开放发展原则,优先发展社会效益好、市场需求大和经济价值高的通用飞机和直升机,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国先进飞机发展情况表明,到2020年,国产干线飞机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5%以上,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民用飞机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