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行业的上游为电子元器件、电池、芯片等电子设备制造业,下游为道路运营商、交通管理部门、系统集成商以及银行、汽车厂商等。下面进行ETC行业竞争分析。
目前,ETC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国内生产厂商之间的竞争。国外发达国家与我国采用的标准并不一致,且对我国的运营网络和客户需求的不了解而导致其难以参加ETC行业的竞争。
我国对ETC企业实行产品资质准入制,企业产品只有通过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的检测后,才能参与ETC建设招投标,因此我国市场中ETC企业数量较少。
若以每年新增ETC用户数作为当年OBU市场总量,结合每个公司当年的出货量可以大致估计出 OBU的出货市占率。2018年,我国ETC市场中,金溢科技、万集科技、聚利科技三大龙头企业合计份额占比达到80%以上,我国ETC市场集中度高。
《2019-2024年中国ETC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调查研究分析报告》表示,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ETC累计用户达到2.04亿,2019年新增ETC用户1.27亿辆,则2019年OBU出货量至少为1.27亿套,OBU需求量大幅增长。
价格方面,2019年由于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OBU价格稳中有升,对业内龙头厂商形成明显利好。目前蓝牙OBU的招投标价格大约在80元/个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100元/个,价格稳中有升。
随着ETC行业的发展,内部竞争愈发激烈,但未来ETC行业仍有很大发发展空间。制造商需要不断优化ETC设备的同时扩大ETC+业务的投入,与互联网、电信运营商、保险、金融等相关行业跨界合作,通过丰富的技术组合将ETC的优势拓展到新的应用和服务之中,并以ETC为核心打造新的生态圈。
特别是,ETC行业背后是数亿的潜在用户,而且都是相对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汽车用户,对银行来说是具有价值的客户资源;ETC用户绑定了银行卡后,银行可以随之将基本业务拓展至信用卡、理财、保险、贷款等更具有价值的金融业务。以上便是ETC行业竞争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