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逐年下降,毛利下降较快,ETC的发展逐渐从过路费支付转移向汽车金融消费、智慧停车等ETC+细分方向。下面进行ETC行业投资分析。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11号),“十三五”智能交通发展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车辆安装使用ETC比例大幅提升,公路客车ETC使用率不低于50%。
ETC的实现离不开三大要素:车载电子标签(OBU)、路侧单元(RSU)和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当车辆驶近收费站时,OBU与RSU通过DSRC进行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与银行进行后台处理,从而达到车辆不停车即可完成交费的目的。
目前ETC的竞争格局表现为行业集中度和进入壁垒高、企业竞争呈现马太效应。ETC市场行业呈现高度集中,仅是金溢科技、万集科技、聚利科技三家公司的车载单元销量目前就占据了国内近80%的市场份额。
当前我国汽车数量庞大而ETC用户基数低。截止2019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保有量约2.4亿辆,国内ETC用户数约8367万人,安装率仅占1/3。并且在全国29个联网省份共有的9464个收费站当中,ETC专用车道有20809条,MTC车道(人工收费车道)有62875条,混合车道有1979条,其中ETC专用车道占全车道的不足25%。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ETC使用范围存在过窄、成本过高以及使用效率偏低等缺点,使得车主办理ETC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当前我国汽车ETC安装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局面。此外,我国ETC用户渗透率也不及发达国家。2018年底,我国ETC用户渗透率才达到32%,而在日本、韩国等国家,ETC目前使用率已经超过了50%。
《2019-2024年中国ETC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调查研究分析报告》表示,在政策刺激需求下,ETC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迎来巨大的增量空间。据预测,2020年ETC用户有望上升至1.25亿户,对应市场规模达到70亿元,年复合增速约28%。
此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升级亦是公路人工收费转向ETC收费的大势所趋,在信息共享和信用体系建立起来以及车载多设备标准完善后,ETC系统具备的车辆自动识别和中心管理的功能将是建成车联网的最重要入口,其最终带动的仍是ETC市场及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以上便是ETC行业投资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