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肽药物市场处于发展上升期,2019年市场年增长率达20%,远超医药市场9%的年增长率,占医药品市场总分额的2%左右,以下是多肽市场现状分析。
多肽药物主要用于慢性病、肿瘤以及罕见病领域,其中不乏重磅品种。随着多个多肽品种的专利到期,多肽仿制药将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上游多肽原料药厂家也将受益于仿制药市场的增长。多肽行业分析指出,全球2019年的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亿美元,占医药品市场总分额的2%左右,保持10%左右的增速。
多肽市场现状指出,我国随着各项多肽合成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设备和原辅材料的充足供应,医药企业开始具备大规模生产合成多肽药物的能力,对多肽药物的研发已由跟踪研究与创仿相结合的开发阶段,开始步入自主创新时期。在国内上市的化学合成多肽药物共有26个品种,其中17种已实现国产化;我国自主研发且仅在国内上市的多肽药物有20多个品种,但绝大多数是从动植物中提取的多肽及与其他成分的混合物。
截至2019年,我国多肽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73亿元,连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趋势,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74亿元。多肽药物主要包括多疫苗、抗肿瘤多肽、多肽导向药物、细胞因子模拟肽、抗菌性活性肽、诊断用多肽及其他药用小肽7大类。
我国多肽制药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研发投入不足,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研发经费的缺乏,我国大部分企业无法成为医药研发的主体,造成一些关键性产业化技术长期没有突破,制约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无法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达国家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要占销售收入的15%左右, 而我国医药企业研发费用的投入平均占销售收入的2%左右。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国内市场中95%以上的化学药品制剂都是仿制专利过期的品牌药,这将对我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多肽类药物行业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高端新产品竞争相对缓和,但随着投资领域对多肽类药物关注度的提高,竞争将日益加剧。并且,更多的国内医药企业对多肽类药物的产品优势及市场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伴随部分多肽类药物专利的到期,国内仿制药的研发生产水平进入了新的阶段,市场竞争有所加剧。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化学合成多肽药物共有26个品种,其中17种多肽药物已实现国产化。随着我国化学合成多肽技术的逐渐成熟,产品质量和收率均明显提高,成本更加可控,市场销售规模也逐年扩容。
总体而言,多肽药物相比传统化药有诸多优势,我国临床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可以预见,随着现代合成技术的进步,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多肽药物上市,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将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人类疾病如哮喘、过敏、疼痛、关节炎、胃肠功能紊乱、肥胖、骨质疏松、癌症、肝炎、糖尿病和艾滋病等,以上便是多肽市场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