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份,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发酵、医药、造纸、日化、冶金及石油等诸多领域,2021年我国淀粉行业市场规模约878.92亿元,同比2020年的833.45亿元增长了5.46%,以下是淀粉行业分析。
淀粉行业分析指出,淀粉种类繁多,主要品种包括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等,其中玉米淀粉始终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玉米淀粉产量为3232.6万吨,占淀粉总产量的95.39%,其次是马铃薯淀粉,产量为66.1万吨,占比为1.95%。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玉米淀粉出口金额为21145.8万美元,同比下降13.6%;我国玉米淀粉进口金额为571万美元,同比增长93.6%。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玉米淀粉主要出口国家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其中印度尼西亚玉米淀粉出口占总出口数量的41%。
下游行业产品主要为糖类,食用淀粉包括果葡糖浆、麦芽糖、葡萄糖(固态及液态)、糊精,糖类要消耗一半以上的淀粉。下游产品糖类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全国果葡糖浆产能接近600万吨,而产量仅为300-32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0-55%,葡萄糖、麦芽糖同样出现一定程度产能过剩,糊精产能与需求大体持平,可维持较高的开工率。
目前,国内淀粉生产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融资成本偏高,普遍年化融资成本超过8%。产品原料玉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近两年国内玉米价格波动巨大,资金压力,企业很难在玉米价格偏低时,大量构建库存,玉米价格上涨时,又必须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甚至出现严重加工亏损。
随着市场对淀粉需求的不断增大,我国企业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大型生产企业也不断增加。由于淀粉及淀粉制品主要的原料是谷类、薯类、豆类这些植物,过去在我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随着储藏技术、交易市场建设规模、物流体系的不断建设,现在可做到“旺季不乱、淡季不淡”。
随着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不断出台,企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在国家、行业标准基础上制定了更加严格的企业标准,涵盖了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工艺、产品、检测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保证了自身产品的高品质。高度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也为产品创新、品质提升、工艺改良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合来看,虽然淀粉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淀粉生产利润逐渐缩小,但由于市场对淀粉深加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迫使淀粉生产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产品结构,走淀粉深加工之路,以上便是淀粉行业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