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材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直流电阻为零和完全抗磁性的材料。根据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可将超导材料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下面进行超导磁体行业统计数据分析。
随着全球超导技术的不断研发,以及超导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全球超导行业已然进入火热年代。其中,超导材料是超导应用的基础,所以是最先产业化的部分,也是未来最具确定性的领域。
超导磁体行业分析表示,根据欧洲超导行业协会(Conectus)的调研显示,全球超导材料的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2018年全球全球超导材料市场规模为61.51亿欧元,同比增长6.1%。
超导材料根据临界转变温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体材料。目前全球的超导行业以低温超导为主,2018年其市场规模为58.81亿欧元,市场份额高达95.61%;而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规模为2.7亿欧元,市场份额仅为4.39%,但其增长速度较为迅速。
目前,国际上硅片主流产品是300mm,而我国300mm以上的半导体级MCZ生产装备磁场部分主要由常导磁体提供(磁场强度小于0.2T),常导磁体功耗大(大于100kW)、需要复杂的冷却系统(存在管道腐蚀等问题),且无法高效控制杂质和缺陷的产生。
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的特性,采用超导材料制备的超导磁体可以实现无阻载流运行。超导磁体和常导磁体相比,其体积和运行成本大幅度减小,能够降低300mm单晶硅制造能耗20%、提高成品率30%。
目前,超导磁体已经被用在科学研究、电力系统、轨道交通、生物医疗、军事、工业污水分离、磁选矿等诸多领域。超导磁体在医疗市场表现良好,我国超导磁体产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疗应用方面。
我国近年来对MRI的需求日益增长,但进口MRI的数量和金额却呈下降趋势,主要因系一方面许多国际企业如GE及SIEMENS等国际大型医疗设备企业在中国大陆设厂生产,核磁共振设备陆续实现国内生产;
另一方面是国产厂商经过多年发展,国产核磁共振设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开始逐步实现对进口设备的替代;此外,结合当前医用核磁共振行业发展现状来,未来国产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将逐渐提升。以上便是超导磁体行业统计数据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