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冷空气来袭,对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南部、广东等地的草果来说是一场生死考验,草果生长是否会受到影响,草果市场又将如何发展?以下是笔者对草果市场规模分析。
草果(学名: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丛生,高可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干膜质,两面光滑无毛,叶舌全缘,顶端钝圆,穗状花序不分枝,每花序有花多达30朵;总花梗被密集的鳞片,鳞片长圆形或长椭圆形,苞片披针形,顶端渐尖;小苞片管状,萼管约与小苞片等长,顶端具钝三齿;花冠红色,裂片长圆形,唇瓣椭圆形,蒴果密生,熟时红色,种子多角形,浓郁香味。4-6月开花,9-12月结果。
草果的产地分布
草果的产地分布位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南部、广东等地。云南是草果的主要产地,主要分布于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德宏、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的31个县以及金平县马鞍底乡的原始生态老林中,以金平苗族瑶族自治县(被称为“青果之乡”)出产最多。
草果市场规模
草果年产量为150~160万kg,年销量为200~220万k,每年需通过口岸或边境贸易从越南进口 50—60万kg才能满足药用和食用调料的需求。1999年国内草果产量因受冬霜影响减产严重.总体产量减少一半左右,价格持续上涨,几乎每1-2个月就上一个新台阶,步步高攀,1月份广西市场上价格为36~37元/kg,2月份升至38~40元/kg,3月份升为45~50元/kg,4、5月份续升至50—55元/kg,6—7月份再升至56—58元/kg,8—9月份陡升至80-85元/kg,10月份稍回跌至75—80元/kg,11~12月达到了顶峰,为85~95元/kg,创下了草果价格的新高。之后生产逐渐恢复,产量增加,2000年价格开始回落。
2000年~2010年,十年期间内草果的价格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2000年1月至6月,草果的价格稳定在30元~40元(千克价,下同)之间,后几个月由于产地遭冻害,产量大大减少,至11月份草果的价格升至94元。2001年1月至6月稳定在90元左右,到7月至12月开始小幅度回调,从70元渐渐降至50元。2002年1月至6月草果价格相对稳定,基本处于45元的状态,后来新货上市后到年底降至25元。2003年价格处于低谷,因而带动了销售量,行情开始慢慢回升,年底升至40元。2004年处于30元左右。2005年1月至6月行情低迷,7月至12月反弹价升,从30元升至50元。2006年~2008年变化幅度不大,一般为40~50元。2009年,草果丰产,行情降至谷底,最低时降至27元。2010年,大部分产地遭受严重干旱,草果植株枯萎发黄甚至旱死,行情在利好因素带动下,最高升至73元。随后,由于前期低价位货源开始出仓,导致草果行情步步滑落,最低时为45元。2011年1月至6月,大部分产地遭遇雪灾,行情再次反弹,4月份时为57~58元,随后由于部分商家急于出手,争相抛货,造成再度下滑,目前草果价格约为46元左右。
草果市场价格
2017年5月17日,价格屡创新高的草果行情再次上冲,云南产地价格突破135元(公斤价,下同);而安国和亳州等市场,草果价格也达到145元左右,较去年同期上涨2.5倍以上。2016年初的冰雪灾害造成草果货源紧缺已成共识,近期受产地价继续下滑影响,市场行情不断跌落,目前草果价格在60-75元每公斤左右。
草果价值
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草果作调味香料;全株可提取芳香油。果实入药,具有燥湿健脾,除痰截疟的功能。主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积疟疾等症。
综合这两年产新情况来看,无论长势如何,草果都在60元价位徘徊,表明了这几年工值的提高支撑了草果行情平稳运行,受存货较多影响,价格低迷不前,去年和今年新货产出量都不大,主要原因就是农民收入提高,这个价位难以刺激农民采摘积极性,引起商家的关注,行情已经很敏感,之所以没有大量购进,是因为这两年疲软的行情以及需求的不振,商家都在等待行情利好出现,近期的雨雪天气明显给行情添加了不确定因素,不过草果行情几经震荡,存货消化的同时,商家已经很谨慎,对于药材的价升价落有了理性的认识,这也是行情小幅上升后转稳的原因之一。
因此此次降雪对草果的生长造成多大的影响还无定论,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过草果这两年产量增加有限,而存货陆续消化,无论来年长势如何,需求增加仍会带动行情上升,因为价格不涨,农民的采摘积极性就难以调动。
未来,草果具有治疗价值,也可以作为食材使用。对草果来说目前要解决天气、存货等问题,这也关系着草果行业能否发展下去。以上就是笔者对草果市场规模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