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内容详情
草果发展现状
 草果 2018-04-11 09:44:34

  草果是一个十分“娇嫩”的植物,既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又怕热、怕旱,怕霜冻怕雪灾。所以冷空气、下雪、持续降雨、冰雹、高温干旱等都是它的天敌。特别是在扬花期,显得格外脆弱,冷也冷不得,热也热不得,就像一个弱不禁风的老人。那么,草果发展现状如何呢?下面就由笔者给您细细道来。

  马关县草果发展现状

  马关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草果生长的理想环境,据《马关县县志》记载,草果在马关县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解放后,马关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草果产业的发展。在60-70年代,县委、政府曾多次发动群众栽种草果,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生产受挫,种植零星分散,面积小、产量少,1979年全县草果种植面积仅有0.6万亩,基本处于农民群众自发生产、产品自给自足阶段。80-90年代,随着农村改革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种植生产草果的积极性,作为一条增收渠道的草果生产开始起步发展,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产业初见规模,1999年全县草果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科技投入、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草果生产的迅速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将草果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项目,经过认真组织实施,目前马关草果产业已初具规模。 2016全县草果种植面积10.14万亩,挂果面积6.5万亩,产量2496吨,产值4492.8万元。建设优质草果良种繁育基地10亩,年可培育优质草果种苗85万株。建设草果高产栽培示范基130亩。

  元阳县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元阳县依托境内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气温阴凉、无霜期较长和土壤要求适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紧紧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根据“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推广工作力度,把草果种植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引导群众运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实施草果种植,改变农民群众历年来形成的种植粗放、只种不管或轻于管理的传统思想观念,形成了政府主导种植、农户积极参与种植的良好工作格局,不断做大做强草果产业。截至目前,全县草果种植面积已达12.2万亩。

  俩者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草果新种植的很少,2000年前后种植的株龄老化现象日益凸显。伴随着盛果期的结束,衰果期的来临,草果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有的株龄达到30-40年之久,普遍的达到10-20年。多数植株表面上看枝叶繁茂,开花也甚多,但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十分严重。在产区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窝几十株苗的草果,出现挂几个果甚至一个果也不挂的情况。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增多,所以草果的生长处于一个极端脆弱时期,产量的多少完全是靠天吃饭。草果既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但又怕热、怕旱,还怕霜冻、更怕雪灾,特别是花期更是极为敏感。

  草果近年来生长环境是不断恶化的,它就像一个病人,虽然得到了治疗,但其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过程。草果在不断恶化的环境下生存生长,灾害是难以避免的。

  2010年的大旱,对多数区域的草果是造成了重创的;2013年的雪灾虽然没有今年严重,但对草果还是造成了较大影响,因而导致2014年、2015年的减产;今年1月24~25日百年不遇的大雪灾,对草果的影响是空前的,确实是一场特大灾难。

  对于草果后期走势的预判,按照笔者调研的结果,各产地死掉的草果地3年之内不会有大货,真正恢复需要五年。因此,大家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今年将供不应求;明年之缺口加大;2018年缺口仍然比今年大。其价格也将逐年上升,并高位运行三年,一直到2018年之后才有望回落。以上就是笔者给您分析的草果发展现状了。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草果相关研究报告
草果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