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淇淋 内容详情
冰淇淋行业分析
 冰淇淋 2019-10-30 13:38:45

  冰淇淋早已从解暑降温的产品成为了全球的平常消费品、休闲品,居民从超市、大卖场和冷饮批发点带回自己喜爱的冷饮供全家享用,全球冰淇淋市场规模也达到近年的最高点,约327亿美元,以下是冰淇淋行业分析。

冰淇淋行业分析

  在美国、欧州、日本等发达国家冰淇淋早成为四季畅销的食品,在我国最先出现淡季不淡,冬季冷饮销售兴旺要算是东北的市场。这主要是我国东北虽然冬天气候寒冷,但室内温度高,气候干燥,对冷饮的需求量仍然大。我们常说东北的冷饮有两个旺季(夏季和冬季),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国各地冬天吃冰淇淋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冰激凌是以饮用水、牛乳、奶粉、奶油、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饮品。我国冰激凌产业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外资巨头和路雪入驻时启动,至今经历了近30年的激烈竞争和残酷洗牌。冰淇淋行业分析指出,2014年,我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14亿美元,销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超越美国(112亿美元),跃居全球最大的冰淇淋市场。

  2017年,我国冰淇淋市场规模高达1110亿元,同比增长15.6%。在人均冰淇淋消费量方面,我国人均冰淇淋消费量为1.7kg,但是与全球约4.5kg的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这也预示着我国冰淇淋行业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018年,我国冰淇淋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达到1205亿元,同比增长16.2%,行业格局也从最初的“和路雪垄断高端,民企做中低端”到目前的“多家外资、本土乳企以及存活下来的区域性老牌冰激凌企业‘三分天下’。预计到2021年,我国冰淇淋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41亿元。

  我国冰激凌生产商主要有伊利、蒙牛、三元股份、天宝股份等;2018年伊利冰激凌收入为49.97亿元,蒙牛冰激凌业务收入为27.23亿元,收购艾莱发喜公司(八喜)后2018年三元股份冰激凌业务收入达到13.05亿元。

  在市场份额方面,和路雪、雀巢、蒙牛、伊利构成第一阵营,基本成为全国性品牌,市占率合计超过50%,冰淇淋行业分析认为,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冰激凌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较高,而光明、宏宝来、德氏、天冰等构成第二阵营,在区域内占有较高市场份额。

  在产品结构方面来看,和路雪、雀巢、八喜、哈根达斯等外资品牌占据了国内大部分高端市场和部分中端市场;蒙牛、伊利、光明等则以中端产品为主,约占45%;区域性老牌冰激凌企业如德氏、天冰以及大量中小型地方民营企业定位中低端,约占30%。

  目前,我国冰淇淋人均年消费水平约为1公斤,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年消费量40公斤差距甚远。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冰淇淋将成为老百姓的平常消费品。冰淇淋的消费目的将由过去的防暑降温转为不分季节的习惯性消费。地处中国南方,常年气候炎热的广东和近亿的常住、流动人口及较为成熟的市场基础、强劲的消费市力,形成对冷冻饮食的旺盛需求。

  虽然我国冰淇淋消费总量跃居全球第一位,而我国冰淇淋人均消费水平也增长至2.8升,但是我国人均水平还是显著低于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由此可见,我国的冰淇淋市场仍然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各品牌的发展仍有无限可能,以上便是冰淇淋行业分析所有内容了。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冰淇淋相关研究报告
冰淇淋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