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行业如果想获得突破性进展,必须放开政策支持,我国半导体产业政策亟待朝向市场主导方向发展,中国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2017年我国半导体行业政策环境分析详情如下。
中国半导体产业很多仍然靠进口,自主研发能力需不断提升。我国政府重金扶持半导体产业。
中国政府“十三五”(2016至2020年)规划草案,透露蜕变成“科技”及“网路”强权的野心,经济发展目标包括半导体等先进产业及在晶片材料、机器人、航空设备和卫星的次世代领域成为世界领先,拟运用“互联网+”政策来振兴疲弱的经济成长,且相关研发经费将达GDP的2.5%,高于前五年的2.1%。
中国政府“十三五规划草案,经济发展目标包括半导体等先进产业及在晶片材料、机器人、航空设备和卫星的次世代领域成为世界领先。
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推动下,中国半导体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引擎,2016年销售额超过4300亿元,增长率达到19%。在国内设计、制造和封测三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格局下,预计2017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增速区间为18%-25%。
中国最新的工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将半导体列为需要提升的关键领域。
这些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发展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战略,比如863计划、高科技产业园区、战略新兴产业、信息化战略等。这些政策和战略支撑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把半导体产业作为优先支持的产业。
此外,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外部技术的引进。我们与国外加大合作力度,吸引一些国外企业到国内投资生产,在上海、苏州等地就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不断缩小差距,加快自主研发进程。由于半导体这类高科技行业的寿命周期较短,如果不将一些技术一定程度地转移出去,获得利润,一项半导体技术也将很快地被新的科技创造超越。因此,技术的转移和引进对于双方国家来说,是互利共赢的事情。
在今后,国家对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的研发投入会更多。我们不但在数量上要赶超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科技附加值等方面也力图缩小差距。此外,由于像半导体这样的高科技产业种类繁多,我们国家一方面要注重战略设计,运用比较优势,重点开发,扬长避短,解决一些“卡脖子”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改善高科技产业的配套设施。正如近几日,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的基本完成。作为“1+X”中“X”部分最后一个出台的配套文件,《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强调高素质劳动人才的重要性,并且对人才发展机制做出了顶层设计。再加上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等优势,能更好地与一些传统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对接,实现合作共赢。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今后超越发达国家,也是大有希望的。
2017年我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环境分析总结,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半导体已经成为当今高科技知识经济的基石,为从手机到尖端医疗诊断设备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各种产品提供了动力。